7月9日,A股迎來強勢反彈,午后滬指持續上行站上2800點,截至收盤,滬指漲2.49%,創業板指、深成指雙雙大漲逾2.5%。
盤面上,醫藥股領漲。其中,奧翔藥業(603229)、大理藥業(603963)、泰格醫藥(300347)等紛紛漲停。
7月8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稱,隨著抗癌藥新規逐步落地,各有關部門正積極落實抗癌藥降稅的后續措施,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對于目錄內的抗癌藥,下一步將開展專項招標采購,在充分考慮降稅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價格下降。對于醫保目錄外的抗癌藥,則將開展準入談判,與企業協商確定合理的價格后納入目錄范圍,有效平衡患者臨床需求、企業合理利潤和基金承受能力。
受此影響,恒瑞醫藥(600276)、安科生物(300009)、上海醫藥(601607)等“抗癌”龍頭公司表現十分搶眼。其中,恒瑞醫藥已成為市值最高的醫藥公司,截至7月9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72.29元,總市值已高達2660.27億元。
“隨著醫改政策的逐步落地,控費舉措日趨嚴格,行業內缺乏競爭力的“小散亂”企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而臨床療效顯著、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具備持續創新研發能力的企業將得以生存,且其市場份額將逐步擴大,強者恒強的時代已經到來。” 當天盤后,深圳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抗癌”股搶眼
提起A股“抗癌”龍頭股,恒瑞醫藥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公司之一。
據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其全年138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抗腫瘤產品,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公司稱,由于創新藥阿帕替尼等產品的快速放量,公司腫瘤藥品依然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其中,創新藥阿帕替尼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市場銷售規模再創佳績。
截至2017年年末,公司抗腫瘤產品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7.22億元,毛利率91.86%;營業收入比上年增加18.47%、營業成本比上年增加9.92%,毛利率比上年增加0.63個百分點。主要是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碘克沙醇注射液、來曲唑片產銷量增長較快。
對此,恒瑞醫藥董秘劉笑含表示,公司未來幾年研發方向與目前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重大疾病、慢性疾病、特色用藥等方面,尤其是臨床需求尚未滿足的領域。主要涉及抗腫瘤藥、手術用藥等多個品種。
劉笑含預計,今年公司業務增長點在于,銷售分線后平臺更加專業化,部分品種去年納入國家醫保,老產品會繼續放量;新產品上市和海外出口都會促進收入增長。
對此,金塔投資研究員沈航稱,像恒瑞醫藥、復興醫藥、貝達藥業(300558)等抗癌藥上市企業,在創新藥方面已經有布局。以上這幾家企業對研發都很重視。其中,研發費用投入最大的是恒瑞醫藥,雖然絕對金額較外資藥企有一定的距離,但發展速度很快。
記者查詢恒瑞醫藥年報發現,2017年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資金17.5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53%,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2.71%,占比位居全部醫藥生物公司前三甲。
自主創新疾進
在近年眾多鼓勵藥品創新的政策的催化下,我國醫藥產業正加速升級。
融通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蔣秀蕾表示,從2017開始,國務院對創新藥的審批開辟了很多的綠色通道,速度加快許多。藥政改革不斷深化,CFDA全面向FDA學習借鑒并推出MAH、優先審評等系列措施,為后續創新藥的報批創造了更好的監管環境。
“經過了十余年的積累,中國創新藥產業開始星火燎原。從2015到2017年,埃克替尼、阿帕替尼、康柏西普等自主創新藥代表,先后取得商業成功。”蔣秀蕾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2018年,自主創新藥將在安羅替尼、吡咯替尼及PD-1等品種帶動下迎來爆發元年。”
截止到一季度末,2018年國產全新結構新藥的申報數量,已有104個,而去年全年的報批的數量只有131個。
“很多具有創新能力的上市藥企,將會更有動力去投資金到創新藥的研發中,在公司預期的范圍內,從研發到生產的周期有所加快。”蔣秀蕾預計。
沈航表示,目前市場領先的原研藥創新藥企主要是石藥集團、恒瑞醫藥、綠葉制藥、中國生物制藥、復星醫藥(600196)等。這幾家公司都是從仿制藥逐步做起來的,積累了資金和技術。比如,恒瑞醫藥在抗癌新技術PD-1上已經有所突破,目前在申請一致性評價。據恒瑞醫藥201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有17個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
此外,安科生物董事長宋禮華今年4月在接受機構調研時亦透露,公司細胞免疫治療方面博生吉安科申報的“靶向CD19”在2017年12月底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受理。在研項目以及臨床項目的推進方面,注射用重組人Her2單克隆抗體正在開展Ⅲ期臨床研究,預計2018年完成Ⅲ期臨床入組;長效生長激素2017年8月完成臨床入組,預計2018年完成數據總結和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