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剩最后一周,各家基金公司就要將分級基金轉型方案上交至監管部門。記者了解到,自分級基金轉型時間表出爐至今,各家基金公司都在積極商討、制定轉型計劃,而方案大多已初步形成。
據中國證券報22日報道,當前各家制定的主要方案依然分三種:轉型為指數型LOF基金,轉型為普通指數基金或直接清盤。某基金公司人士楊明(化名)表示,為了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和平穩過度,其公司初步制定的計劃是將基金轉型成相對應的指數LOF基金。而從多家基金公司了解的情況來看,選擇轉型為LOF基金的公司或占主流。
LOF基金與普通指數基金最大的區別在于增加了場內交易功能。LOF采用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同時進行的交易機制,為投資者提供了基金凈值和圍繞基金凈值波動的場內交易價格,當場內交易價格與基金凈值價格不同時,就存在套利的機會。
而針對一些產品規模原本就很小,活躍度也不高的基金,有公司向記者透露,會直接選擇清盤。隨著基金行業的迅速發展,產品數量極速增長,清盤也已逐漸成為行業常態。
雖然方案初步已定,但多家公司都坦誠表示,轉型的難度仍很大,周期也會很長,主要原因在于產品轉型過程中的前中后臺準備,涉及份額拆分合并、退市、估值及投資操作等。
轉型需要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且分級基金的三類基金份額需要分別表決,成本和難度高于普通基金。為確保持有人大會通過,還需要借助外部資金協助投票,成本較大。據悉,按照要求,銷售端采取“以贖定申”等措施,確保分級基金份額數量不再增加,同時有序壓縮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