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證指數端午節前連續走弱,逼近3000點整數關,大盤未來何去何從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節日期間,各大券商密集發聲,普遍看多宏觀經濟及未來市場走勢。其中,上半年對股市持悲觀態度的中銀國際正式翻多。
國泰君安表示,當前市場對經濟存在悲觀情緒,擔心內部經濟去杠桿,外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綜合影響。但市場大可不必過于悲觀,一則我國經濟內生動能增強,中周期仍然處于上升階段,經濟韌性不可低估;二則我國去杠桿帶動的金融周期回落屬于主動可控式的,雖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有壓力,但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失控的可能性不高。
國泰君安認為,目前有著明顯的證據表明,我國目前處在中周期向上階段。在設備投資方面,2016 年以來持續復蘇,企業改建投資逐步升高。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改建投資增速幾乎每年上一個臺階。在進出口方面,數據表明我國內需強勁,尤其是與企業投資相關的原材料和設備的進口。今年1月至5月份,我國出口增速處于10%至15%區間,要遠遠快于去年,但同時我國貿易順差有所減少,原因是進口明顯加快。而進口貨物中, 這兩年變化最快的是原材料(鐵礦石、銅、原油等)和企業設備,如金屬加工機床、工業機器人的進口。
2014 年以來,高新技術行業,如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通信設備、物聯網、大數據等行業高速發展,業已初具規模。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高新技術投資貢獻制造業投資達15%左右,從生產的角度來看,我國高新技術行業對經濟的貢獻度達20%至30%。而且,高新技術行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和成熟行業融合,大大地改進我國企業傳統的生產方式,使得經濟結構向越來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轉變。這些都帶動整個經濟生產效率的提升。
國泰君安預計,未來幾年經濟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改善。按照十三五規劃,我國研發支出占GDP比重要在2020年達到2.5%,當前只有2.1%。隨著落實十三五規劃的要求,以及各地積極開展產業引導基金的投入,我國新興行業的發展勢必在未來3年仍然保持高速發展并最終主導整個經濟。
具體到市場表現,中銀國際認為,年初至今,主要寬基指數估值已經降至歷史平均水平。比如,截至上周五收盤,上證綜指PE(TTM)13.6倍,歷史分位數48%;深圳成指PE23倍,歷史分位數50%;上證50市凈率1.3倍,歷史分位數49%;滬深300估值12.7倍,歷史分位數58%。從目前A股主要公司估值分布來看,大部分公司估值在0至40倍之間。同時,從業績來看,目前上市公司業績預期即使打八折之后也高于目前估值水平。
中銀國際認為,短期市場的走勢,決定于投資者預期。形成悲觀一致預期時,通常意味著市場到達底部。隨著市場不斷下跌,投資者情緒不斷下降,股票倉位也不斷下滑,按照Wind估算的基金投資股票比例的數據來看,二季度以來一直處于下降過程,目前倉位已經處于較低的水平。
據中銀國際分析,年初至今市場經歷的風險重估過程已經結束,市場處于底部。由于資產價格已經充分反映了一致預期,隨著政策邊際方向的可能變化,市場將會迎來上漲,建議投資者可以積極樂觀。
中銀國際建議,在市場整體樂觀的情況下,如果風險重估結束,那么首先受益的是金融地產板塊,地產、銀行、保險、券商等會在市場中先行并會成為中堅力量。(浦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