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紅宇新材宣布變更實控人,接盤方中戰華信穿透后最終控制人系神秘事業單位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經過雙方的設計,輿情戰略研究中心將僅耗資1.16億元即可拿下紅宇新材控制權。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經實地調查發現,該筆交易幾乎繞開了輿情戰略研究中心,一位湖南珠寶商人可能在交易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此外,作為事業單位的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竟然和一堆P2P公司有關聯。
接盤方“神秘”的事業單位背景引起關注,紅宇新材股價已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
|
輿情戰略研究中心人員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收購是下面公司搞的”,經過記者抽絲剝繭發現,在這起收購的背后或許是同為湖南背景的珠寶商人劉必安,而且還有一批P2P公司、珠寶金融公司身影隱現。
紅宇新材換新東家
早在5月30日,紅宇新材便宣布股東朱紅玉、朱明楚、朱紅專擬分步轉讓合計所持紅宇新材股份8830萬股(股份比例20%)給華融國信,其中此次轉讓2421萬股,于2021年2月5日前分步轉讓剩余6409萬股;另外擬將后續分步轉讓的6409萬股所涉及的表決權、提案權等相應股東權利委托給華融國信。
本次股份的轉讓價格為每股4.8元,全部股權轉讓總價約4.24億元,首期股權轉讓價格為1.16億元,加上表決權設計安排,即華融國信僅耗資金億元即控制紅宇新材。5月29日,紅宇新材停牌前收盤價為4.59元,以此計算本次轉讓溢價4.8%。不過紅宇新材6月13日復牌以來,公司股價連續3天一字漲停,6月15日最新股價已經為6.09元/股。
根據權益變動報告書,本次交易完成后華融國信將直接持有紅宇新材5.48%的股份,同時,通過表決權委托的方式獲得紅宇新材14.52%股份的表決權、提案權等,合計擁有表決權占公司總股本的20%。華融國信將成為紅宇新材控股股東,朱紅玉、朱紅專、朱明楚將與其為一致行動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由朱紅玉變更為輿情戰略研究中心。
|
不過紅宇新材也表示,本次協議轉讓尚需深圳證券交易所進行合規性審核,而且本次股份轉讓事項是以表決權委托事項順利實施為前提,如表決權委托事項不能順利實施,則股份轉讓事項亦不會實施。
紅宇新材股權轉讓備受關注的還有接盤方背后頗為“神秘”的背景。
股權信息顯示,中戰華信直接持有華融國信100%股權,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直接持有中戰華信100%股權,輿情戰略研究中心間接持有華融國信100%股權,為華融國信的實際控制人。
據介紹,輿情戰略研究中心是經中央編辦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審批成立的中央和國家機關所屬事業單位,主要工作為:開展輿情戰略信息的征集、監測、分析和研究,加大信息安全保障服務力度,深入進行社會經濟調查研究,加強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致電輿情戰略研究中心,其工作人員稱:“
中心是事業單位,主管單位是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旗下的公司可以進行經營活動,(入主紅宇新材)是下面公司搞的。”
接盤方背景神秘
輿情戰略研究中心是一個略顯神秘的機構,公開資料甚少。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查詢,工信部的網站域名備案系統和事業單位在線均對該中心有登記備案,顯示為事業單位,主辦單位為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開辦資金50萬元,經費來源顯示為非財政補助。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官網顯示,該機構是民政部批準注冊的國家一級學術團體,是全國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中國戰略與研究會工作人員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戰略輿情中心為下屬掛靠單位,和我們辦公地點都在釣魚臺國賓館,不了解戰略輿情中心入主紅宇新材的具體情況,隔了好幾層,要去問具體人員。”
然而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網站似乎不太嚴謹。網站新聞動態包括中心動態、黨建、國內、國際咨詢等在內一共有83條消息,時間全部為2016年至2017年之間。另外在網站視頻中心,還分別有4個廉政影視視頻和4個公益廣告視頻。這些消息也構成了輿情戰略中心網站的主要內容,其它位置內容多為空白,且顯示隨意。
該網站的中心職能雖有輿情動態及經濟安全資訊等八項職能,但每一項點開均為空白;另外輿情相關、技術專欄、理論視野、專家答疑等二級頁面也多為空白。在專家答疑欄目下,專家文章、名錄、書籍推薦等全空白,唯獨專家申請這里留有入口,僅填寫姓名、被反映人姓名和標題便可提交申請,而且“王二張三”等隨意的內容提交后隨即顯示在專家答疑頁面之下。
|
(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網站記者隨意填寫后顯示頁面截圖)
另外,在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簡介的領導成員部分,僅顯示有顧問許嘉璐、李金華2位和名譽主任黃獻中1位,這三位成員姓名均可對照國內專業領域知名人士,但搜索中并未發現三個名字與輿情戰略研究中心之間有直接關系。
在公開消息中,僅有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官網曾有中國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相關消息。2017年12月,煤炭地質總局與中國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有關領導出席,但并未顯示具體成員; 2018年1月份,煤炭地質總局又發消息稱,中國輿情戰略研究中心等有關單位到總局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調研,中輿情主任助理、副秘書長、巡視員徐升出席;另外,徐升還在今年4月份陪同煤炭地質總局相關領導參加了在廈門的某活動。
但在公開資料中,徐升并未出現在輿情戰略研究中心及其旗下相關公司任職人員名單中。另一位較為明確標注在中國輿情戰略研究中心就職的成員是劉耀綱,他的另一身份是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時代書畫報》社藝術委員會副主任,詩人、記者、評論家與作家。上世紀90年代遠去俄羅斯、東南亞經商投資,曾在一家大型高科技企業任老總。
劉耀綱也確實在商業上和輿情戰略研究中心有著最直接的聯系。天眼查顯示,劉耀綱是中戰華信及其控股的中戰華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并任職執行董事。
背后一堆P2P公司
中戰華信是輿情研究中心旗下最大的平臺型公司,紅宇新材最新公告也稱,“由于中戰華信下屬子公司較多,相應的財務審計工作正在進行中”。
中戰華信經營范圍是資產管理、投資管理,公司曾用名為北京聚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注冊時間是2015年11月27日。之后經過兩次變更后,2017年9月20日,輿情戰略研究中心和自然人劉耀綱、胡曉等成為新的股東,注冊資本也由原來的1000萬增加至5000萬,劉耀綱成為法定代表人。2017年12月份又變為輿情戰略研究中心100%獨資,注冊資本也增長至13億元。
中戰華信旗下包括華融國信在內共有6家子公司,除去依然由劉耀綱任法定代表人的中戰華信文化傳媒,其余5家公司全部是在去年10月和11月份集中變更為中戰華信100%出資。
這5家公司分別是:
劉必安為法定代表人的深圳瑪麗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瑪麗萊資產),
鐘友海為法定代表人的華融國信和深圳國金所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國金所互聯網金融),
曾維武為法定代表人的長沙紅豆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紅豆杉資產,原名長沙瑪麗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肖智為法定代表人的深圳東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東鑫資產)。
抽絲剝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這5家公司指向劉必安、鐘友海、曾維武三位自然人,背后則是黃金購、國金所、梧桐金服等一堆P2P或者以黃金珠寶為載體的金融公司,而集中指向則是湖南商人劉必安及其旗下的瑪麗萊珠寶和資產管理公司。
華融國信新成立不久,旗下并未再投資其它公司,最大的動作也是突然增資并宣布入股紅宇新材。今年5月22日華融國信注冊資本由此前的500萬元,猛增至4.33億元,該增資時點剛好是在紅宇新材發布控股股東、實控人擬變更的消息發布一周之前,4.33億元的金額也與紅宇新材20%股權約4.24億的轉讓價極為接近。
深圳東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原名梧桐金服,是一家P2P公司。另外,鐘友海為法定代表人的國金所互聯網金融,根據P2P第三方信息服務公司顯示,該公司是一家P2P公司,其投資比例30%的深圳金易購珠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平臺是P2P性質的黃金珠寶消費投資平臺黃金購。鐘友海除擔任上述幾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外,還是湖南易融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易融擔保)公司法定代表人,并持股10%。
|
另外,中戰華信旗下紅豆杉資產也是黃金購和易融擔保的控股股東,分別持股70%和90%,紅豆杉資產原名為長沙瑪麗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劉必安浮出水面
提起瑪麗萊則不能不提劉必安,他的公開身份是瑪麗萊集團董事長,劉必安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深圳瑪麗萊資產旗下公司也多出現鐘友海、曾維武、肖智等幾個常見人名,龍鱗一號投資基金也顯示為深圳瑪麗萊資產和紅豆杉資產共同投資。
而與劉必安有關的一系列情況也和網上公開信息相符合。網上招聘信息顯示,中戰華信和深圳瑪麗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瑪麗萊資產)公司地址,均在深圳市福田區時代財富大廈48樓。記者對該地進行了實地探訪,時代財富大廈一樓滾動電子屏顯示48樓公司僅有中戰華信一家,在48樓記者看到物業標識為深圳瑪麗萊資產,但其旁邊明顯較新的一個臨時牌子指示為中戰華信(深圳分公司),整個48樓全是中戰華信的標識。
|
另外,在一則關于湖南舉辦2018第三屆"瑪麗萊杯"全國青少年足球精英賽的新聞中,劉必安的身份直接介紹為中戰華信資產總裁。
天眼查顯示劉必安共擔任17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5家公司的股東,在23家公司任職高管,其中多數公司名字含有瑪麗萊三字或其他珠寶公司,包括長沙瑪麗萊珠寶首飾公司、湖南瑪麗萊資本管理公司、瑪麗萊鉆石有限公司、深圳瑪麗萊資產,以及私募基金公司前海丑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龍鱗資本等。
累計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
其中深圳瑪麗萊資產的招聘信息中是這樣介紹的:公司是一家集基金管理、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金融服務機構,由中戰華100%控股,旗下擁有龍鱗資本、紅森林資產、丑石資產等公司,持有證券、股權、其他三類私募基金全牌照,先后發行證券、定增、不良資產等數十支基金產品,成功退出多個項目,
根據公開資料,瑪麗萊是一家起家于湖南的珠寶首飾公司,是一家專業經營黃金、鉆石為主的珠寶零售連鎖企業。瑪麗萊2011年還在長沙開了一個純粹的珠寶賣場——瑪麗萊鉆石商場。
這顯然是一家偏向于湖南地域的珠寶品牌,記者咨詢深圳某珠寶零售商,她告訴記者“不熟悉這個公司”。去年年中湖南媒體報道當地珠寶商城歇業經營慘淡的新聞時,、提到“本土實力品牌瑪麗萊鉆石選擇去“街邊店”,傍人氣商場,改走輕資產運營模式”。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還發現,瑪麗萊以及劉必安近年來更多的公開形象已經偏向于金融和文化板塊,包括頻繁涉足國內青少年足球賽事,并成立了一系列金融類公司。上述珠寶零售商也表示:“珠寶行業資金流比較大,特別是鉆石,高客單價,很多珠寶公司會做很多其它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