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里是北京市公安局,請問您剛才是不是接了電話,對方冒充公安局說你涉嫌刑事案件,然后讓您配合協助調查?您別信他,那個是詐騙電話……”在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電信詐騙中心的大廳里,這樣的電話此起彼伏。而在電話另一頭,則可能是正準備將巨款匯給騙子的普通市民。
反電信詐騙中心,是本市針對電信詐騙而專門成立的機構,僅去年一年,就為市民止損近20個億。
就在5月15日中午,民警小陳成功勸阻了一位被騙事主的轉賬匯款。“我發現事主可能正在被騙,馬上給他打電話,沒接,又發了個勸阻短信,也沒回,正準備跟屬地派出所聯系上門勸阻,他給我回電話了。”小陳立馬跟事主說明自己的身份。
事主一開始不信,非要去匯款。“我就跟他描述這類電信詐騙的特征,他一聽能對上了,也慢慢醒悟過來。”事后,小陳了解到,該事主當時正處于深度受騙狀態,準備把卡里的1364萬元匯給騙子。從事主接到電話,到最終恍然大悟,僅僅不到5分鐘。
“每天打幾十個這樣的電話,只要騙子不得逞,我們就很開心。”作為隱形“守護者”中的一員,小陳在工作中也會因不被理解感到委屈,但更多的時候,挫敗騙子、挽回財產的成就感會將疲乏一掃而光。
其實,像小陳說的這類案例每天都在反詐中心上演。反電信詐騙中心平臺除了接警平臺和勸阻區域外,還設有警情案件監測研判室、信息處置響應室、資金追查等多個區域。警方又聯合移動、聯通、電信等通信商,以及阿里、騰訊、360等網絡企業,成立了作戰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監測正在發生的電信詐騙,對市民的銀行卡、通訊工具實時保護。發現正在被騙的事主后,涉案信息處置響應室民警就會對其進行勸阻。去年年底,8家銀行入駐中心,在這里設置了“分支機構”,24小時派駐工作人員值班。對涉案銀行賬戶的查詢、凍結和止付的速度,也從原來的按小時計算,變成了按秒計算。
“反電信詐騙拼的就是時間。”刑偵總隊十支隊副支隊長王琪介紹,過去查一個賬戶需警方持證到銀行物理網點辦理,加之分行間的多級授權,最快也要數小時。但犯罪分子發現資金轉入卡里后,分解至多個賬戶后提現,基本2小時內便能完成。隨著銀行和運營商的入駐,如今一旦出現電信詐騙,反詐中心直接跟相關銀行對接。銀行辦公人員接到相應的指令單之后,直接聯系總行反應中心,迅速地切斷騙子們的資金鏈。而這個時間,大約就只有幾分鐘,甚至是在一分鐘之內。
深入研判、精準打擊,使得網絡電信詐騙案件顯著下降。據悉,依托反詐中心及查控中心,警方去年為群眾止損近20個億,勸阻民眾近4萬人次,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及抓獲嫌疑人同比分別上升50%和30%,本市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總量也創下五年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