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香港恒生指數收于30470.47點,雖與今年年初幾乎持平,但與1月份高點相比已下挫約10%。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市場頻現破發潮,但隨著香港上市制度改革等利好因素支撐,預計今年港交所IPO金額將樂觀。
縱觀香港市場前5個月表現,1月底時沖高至十余年最高點33484.08點,之后震蕩下跌,在美聯儲加息、全球貿易摩擦等負面因素沖擊下,恒生指數在30000點一線震蕩。
與2017年大相徑庭,今年以來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經濟行業公司在香港市場表現起伏較大,跌破發行價現象屢見不鮮。
2017年,閱文集團、眾安在線等新經濟行業公司來港上市,受到市場熱捧,新股發行估值較高。同時,恒生綜合資訊科技行業指數的漲幅位居第一,領跑其他行業指數,表明香港市場投資者對新經濟行業公司發展前景看好。
平安好醫生作為香港今年上市的第一支科技獨角獸企業,上市不久便跌破發行價。5月31日收盤價為45.8港元,比發行價54.8港元跌去約10%。
與平安好醫生同為港股新經濟代表的眾安在線、易鑫集團、閱文集團、雷蛇,都曾獲得很高的超額認購倍數,但上市后股價不盡如人意,紛紛破發。據不完全統計,市值較此前高位累計已損失逾1500億港元。
無獨有偶,較早在港上市的科技公司也陷入“破發”境地。于2016年12月在港上市的美圖公司,5月31日股價下跌超過2%,跌至每股8.31港元,低于發行價8.5港元。
市場人士認為,貿易戰等外圍因素影響令近期香港市場不確定性增大,遠不如2017年下半年新經濟類型股票上市時較易獲得高估值。
2017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占整體發行總額的30%以上。熾熱的市場環境讓很多投資人誤以為通過短線投資“打新”就可以實現獲利。
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券商人士表示,投資人要充分識別和考量發行價格中對應的市盈率估值水平的高低,回避一些過度炒作導致發行估值過高的股票。一家優秀的企業不會靠“打新”令投資者短期獲利,而是通過長期投資回報體現其價值。
盡管市場頻現破發潮,但隨著香港上市制度改革等利好因素支撐,預計今年港交所IPO金額將樂觀。
數據顯示,僅在2018年一季度,共64家公司在港IPO,其中主板31家、創業板33家,超過前兩年一季度總和。一般來說,一季度通常是新股發行淡季,而今年一季度發行數量,已經達到去年發行總和的38%。隨著下半年的到來,港股IPO數量可能出現井噴。
香港聯交所4月還發布IPO新規,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上市,即實施同股不同權,同時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該政策于4月30日起生效,即時接受上市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