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正經歷“至暗時刻”嗎?至少現在是個敏感的時點。在奇瑞方面“辟謠”稱“某些資本即將入股奇瑞汽車的任何此類傳言都不屬實”后,今日有媒體報道稱,奇瑞內部已經就混改達成共識,“奇瑞擬以不低于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部投資者,入股奇瑞汽車”。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就此致電此前擔任奇瑞汽車總經理助理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的趙煥,但她表示已從奇瑞離職。“目前奇瑞時點很特殊,希望大家不要關注具體的人事變動,多給奇瑞一些支持。”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多方求證獲悉,奇瑞確于5月29日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此外,記者最新確認,今年3月華泰資管成為奇瑞汽車控股股東奇瑞集團持股22.86%的第三大股東,該部分股權是為中國工商銀行40億元“債轉股”獲得的股權,華泰資管背后實際是工商銀行。
奇瑞混改猜測再起
就市場再度發酵的“奇瑞汽車引入戰略投資者”說法,5月29日,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兼營銷公司總經理賈亞權向證券時報·e公司回應:“我不負責這一塊兒,你們等后續公司的說法吧。”
截至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稿時,奇瑞尚未對“內部決策將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者“通過了關于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等消息做出公開回應。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內部召開的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奇瑞股權轉讓的決議已經獲得全票通過。奇瑞擬以不低于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部投資者,增資擴股入股奇瑞汽車。”
事實上,去年10月份就有“奇瑞汽車將被整體出售”的消息曝出。當時,奇瑞通過官方微博方面辟謠稱:“并無整體出售計劃,只是資本層面合作這些年一直都有在運作,對奇瑞汽車感興趣的小伙伴很多,但還沒有確定的消息。”
去年12月,寶能集團以巨資66.3億正式控股觀致汽車,奇瑞汽車“讓位”成觀致持股25%的股東,疊加奇瑞徽銀終止IPO,2018年初再向五糧液集團出售凱翼汽車的控股權等,“奇瑞瘦身混改”受到市場關注。
到了今年5月16日,奇瑞汽車發表聲明,其中表示, 就某些資本入股的傳聞,“截至目前任何此類傳言都不屬實”。聲明強調,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有控股企業,任何資本進入都需要奇瑞汽車公開掛牌進行產權交易,并經政府有關部門審批同意。
奇瑞汽車內部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證實了職工代表大會的召開,但表示無法透露具體內容。目前奇瑞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正在一個頗為敏感的時點——誰將持有奇瑞股權,后續由國資還是民營資本控股,都是市場的熱點。
集團已債轉股
除賈亞權外,奇瑞汽車其他相關管理層也婉拒了證券時報的記者采訪。與趙煥表示“目前奇瑞時點很特殊,希望大家不要關注具體的人事變動,多給奇瑞一些支持”相對應的,此前也有奇瑞高層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已多次辟謠不是寶能”,稱“正是困難的時候”。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獨家獲悉,近期市場關注的華泰資管成奇瑞汽車控股股東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奇瑞集團”)第三大股東一事,實為銀行“債轉股”。奇瑞集團新增備案的兩位高級管理人員宋磊、曹躍穎,均為來自銀行方的代表。
資料顯示,今年3月13日,華泰證券全資子公司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為奇瑞汽車的第三大股東。奇瑞控股注冊資本由原來的33億元增加至42.784億元。據了解,新增的9.78億元注冊資金即為銀行的債權轉股。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工商銀行蕪湖分行對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40億元債轉股項目資金落地,完成對奇瑞控股集團增資,成為蕪湖市首個國有企業債轉股正式落地項目。債轉股以后,一方面,使奇瑞控股集團資產負債率下降9.59%,改善了企業資產狀況,增強企業長期發展韌勁;另一方面,預計每年可為該企業節約1.8億元的利息支出,切實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優化了財務結構,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從2016年云錫集團作為首單地方國有企業債轉股方案敲定以來,國家力推國有企業市場化債轉股,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降成本。
具體到奇瑞所在的安徽省,中國建設銀行和徽商銀行都曾與淮北礦業集團等簽訂戰略合作和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另一個債轉股推動國企改革的案例,是此前中國工商銀行與金隅股份、冀東集團簽署的《債轉股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約定,工商銀行將采用有限合伙基金模式投入企業,用于置換企業存量融資,實現債權轉股權。
債轉股的另一要義,是通過商業銀行持股,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提高其競爭力。工商銀行未來如何退出奇瑞集團,必然也和奇瑞集團旗下最重要資產奇瑞汽車息息相關。
此前有媒體懷疑華泰資管是為寶能或其他資金方代持,但上述奇瑞高管明確回應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是“烏龍”。他強調奇瑞集團也是國企控股企業,不會“不聲不響進來一個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