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金融監管不斷加碼,有統計顯示,今年銀保監會及地方銀監局、銀監分局開出的罰單已近千張。記者注意到,除卻銀行機構外,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以及資產管理公司也接到了罰單。日前,上海銀監局公布了對中銀消費金融的行政處罰書,中銀消費被罰沒138萬元,這也是消費金融公司接到年內首張罰單。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屢開罰單,目的是引導包括銀行業和其他非銀金融機構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對非銀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強,顯示了前一階段整治亂象取得的效果。
中銀消費被罰138萬元
日前,上海銀監局公布了對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消費金融”)的行政處罰書,中銀消費金融因以貸收費的行為而被罰款138萬元。
在這份《上海銀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滬銀監罰決字〔2018〕27號)》上,記者留意到,中銀消費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發生在2016年7月,該公司在辦理部分貸款時,存在以貸收費的行為。上海銀監局認定,該行為違反了《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第十六條第二款,決定處以警告,并罰沒合計人民幣138.68萬元。
那么,何為以貸收費?以貸收費是指要求客戶接受不合理中間業務或其他金融服務而收取費用。一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這不僅僅是消費金融公司獨有的現象,前幾年開始至今,銀監局對于此類違規收費就開始嚴厲打擊。“比如,客戶辦理貸款時,金融機構會要求其辦理某項其他業務并收取費用作為貸款的附加條件,不然就辦不出貸款”,上述銀行人士例舉,這就是以貸收費的典型表現。
一直以來,以貸收費等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被認為是違法成本低廉。有消費金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過百萬的罰款金額并非小數目,也看出監管肅清違規行為的決心。
此前,據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披露,其2017年的凈利潤為13.75億元,位列“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第一位。
今年已開罰單近千張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銀監部門披露罰單的頻次相較于往年明顯提升,據此前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5月中旬,銀保監會以及地方銀監局、銀監分局已經開具的罰單已經超過了900張,并逼近1000張。
羊城晚報記者留意到,除卻銀行金融機構,包括金融消費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資產管理公司都在今年內屢次接到監管罰單。此外,包括一些政策性銀行也接到罰單。
今年5月14日,商務部公告通知稱,已將制定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行業務經營和監管規則職責劃給銀保監會。
非銀金融機構監管加強
早在今年5月初,銀保監會已經對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出年內首批罰單,其中銀保監銀罰決字〔2018〕4號針對興業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罰款110萬元,主要違法違規事實(案由)為“未制定明確的服務收費標準并公示”以及“辦理融資租賃業務時搭售理財產品。”
5月28日,安徽銀監局對非銀金融機構開出的年內第二張罰單,則給了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分公司,其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為超范圍開展業務及不良貸款確認依據不充分。安徽銀監局對其給予合計80萬人民幣的罰款。
對“非銀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強,也顯示了前一階段整治亂象取得的效果”,一名廣東地方監管人士分析表示,以消費金融為例,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去年已有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領到了罰單,總額過千萬。預計嚴監管和防風險在2018年仍將是消費金融領域的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年內屢曬罰單,其目的是引導包括銀行業和其他非銀金融機構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真正回歸本源、專注主業。
此前,銀保監會曾表示,將持續保持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處罰、嚴問責的高壓態勢,做到依法監管、有法必依、違法必懲、執法必嚴,并依法公開相關處罰信息。(戴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