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掛牌公司2017年年報已經基本披露完畢,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11日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764家掛牌公司完成2017年年報披露工作,按期披露率96%。
高莉說,掛牌公司整體保持高質量快速發展態勢,企業社會責任和規范度均有進一步提升。其中,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梯次已初步形成,新三板市場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根基愈加深厚。
首先,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一是持續高研發和人才投入。共有8586家掛牌公司披露了研發支出,研發總支出607.30億元,同比增長9.96%。人才驅動特點顯著,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占比25.81%。二是研發產出效率高。24家掛牌公司參與的科研項目獲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多家掛牌公司擁有世界先進的核心技術。三是堅持產研結合。掛牌公司2017年簽訂重大技術開發合同金額合計255.05億元,同比增長406.76%。約有半數公司通過設立下屬研究院、與研究院合作科研項目、引進具有科研院所背景人才的方式深入開展科研,科研范圍涉及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
其次,新經濟企業在新三板內部已形成發展梯次。披露2017年年報的10764家公司中,新經濟企業約4782家,占比44.43%,涉及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科技服務等新產業以及新文化、新零售等新業態。
再次,新經濟企業在新三板市場獲得培育與發展。2546家新經濟企業掛牌以來完成4310次發行,合計融資1696.20億元,為公司的經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405家新經濟企業完成471次并購重組,合計交易金額559.93億元。
不過,高莉也提醒,對中小企業業績波動須客觀看待。掛牌公司中有3027家凈利潤增速超過50%,同時也有相當數量的公司業績大幅下滑。整體看,業績波動符合成長期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部分行業研發期較長,典型如生物醫藥產業,普遍具有高投入、長周期的特征,在研發階段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且無盈利。同時,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時期,各種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部分行業可能面臨新興行業的沖擊,另有成長期企業處于戰略升級轉型階段,這些都可能對短期利潤造成影響。
高莉強調,雖然掛牌企業融資能力繼續提升,但提高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比重任務依然艱巨。非金融掛牌企業2017年合計普通股融資1233.66億元,占全社會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比重為14.09%,同比提高4.25個百分點。企業掛牌后受益于規范性和公眾化程度提升,間接融資能力也獲得提高,2017年共有6607家公司發生了間接融資,占比61.38%,合計間接融資金額4650.81億元。但另一方面,掛牌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加40.15%。其中中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增幅分別達65.24%和42.07%,財務費用占營收比重均增加超過0.2個百分點,反映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成本仍有較大降低空間,新三板服務中小微企業、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的任務仍然艱巨。(徐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