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多億元減稅措施落地加快。4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出7項減稅措施,支持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采取以上7項措施,預計全年將再為企業減輕稅負600多億元。至此,離全年減稅目標,還差3400億元減稅措施待出臺。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這7項減稅措施是在3個稅種上做文章,其中5項跟企業所得稅有關,例如,將享受當年一次性稅前扣除優惠的企業新購進研發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上限,從1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等。一項是個人所得稅有關的優惠政策,一項是印花稅。此前,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三項4000多億元減稅措施,都是在增值稅上做文章。由此,目前已出臺的10項4600多億元減稅措施覆蓋4個稅種。
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連續出臺的減稅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增值稅和所得稅上,增值稅是間接稅,所得稅是直接稅,這兩類稅種對企業和社會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張依群認為,增值稅稅率下調1個百分點,增加稅前扣除優惠,可以鼓勵企業增加投入加快儀器設備更新、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對提升產品核心技術含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有著明顯作用。而實行所得稅優惠,將直接增加企業利潤和家庭收入,可以有效激發企業投資意愿、增強居民家庭消費能力,可以說從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對我國經濟增長形成拉動作用。
張依群指出,特別是在降低增值稅稅率的普惠性減稅基礎上,重點針對創業創新型企業、小微企業、科技研發企業和科研人員的所得收入進行減稅,顯示出我國對掌握核心技術、引進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鼓勵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激發科研人員技術研發創新活力的緊迫性和關鍵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對我國加快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實現經濟轉型形成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今年我國稅制改革推進的力度和速度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張依群表示,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減稅8000億元的要求,剩下的3400億元減稅措施將主要集中在增值稅稅率三檔變二檔、提高個稅起征點和增加專項扣除等減稅措施上。此外,消費稅、資源稅、環保稅等其他稅種改革還會繼續進行,這一系列稅改政策一方面會形成大規模的減負效應,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還會通過鼓勵企業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對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技術水平、研發能力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政策引導,同時還有利于簡化征稅環節手續,提高征收效率,增強全社會的納稅意識、環境保護意識、創業創新意識,這些必定會對保持我國良好的經濟增長態勢和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包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