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龍湖地產宣布成功發行共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3月8日,龍湖地產有限公司公布,2月單月實現簽約額13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簽約面積76.9萬平方米。1-2月累計簽約金額292.7億元,同比上漲20%,簽約面積192.4萬平方米。
下一步,公司將進一步加快推盤節奏,將開盤的新項目包括無錫天宸原著、上海天瑯,老項目新一期杭州天璞、南京春江酈城、廣州天宸原著等也將陸續入市。集團表示,將繼續保持謹慎樂觀,積極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助力一季度獲得穩健市場表現。
看似平穩樂觀的現狀背后,卻是龍湖動蕩的現實。受地產調控及近期金融監管新規影響,地產企業在國內融資難的問題愈演愈烈,紛紛加速海外融資步伐。專家普遍認為,如果前期激進擴張、過度依賴高杠桿和外部融資的企業需要謹慎,在內地融資渠道收窄的情況下,海外融資難度也在加大。
房產全面回歸理性
3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月至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1月至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8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7379億元,增長12.3%,增速提高2.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雖然前兩月房地產投資增幅較大,但未來再繼續大幅上漲難度比較大。
CRIC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分析稱,雖然前兩月房地產投資增速較快,但從幾個先行指標來看,已有下滑趨勢。前兩月新開工累計同比增速回落4.1個百分點,土地購置增速由正轉負。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至2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320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1.5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17746萬平方米,增長2.9%,增速回落4.1個百分點。房屋竣工面積14184萬平方米,下降12.1%,降幅擴大7.7個百分點。
房地產銷售方面,1月至2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46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1%,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3.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12454億元,增長15.3%,增速提高1.6個百分點。土地購置方面更是由正轉負,1-2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3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去年全年增長15.8%。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王夢雯表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地價出現明顯回落,受季節性異動影響,每年1月至2月同比增幅都會大幅收窄。她預計,隨著全國樓市逐步降溫,地價也將逐步趨于平穩,全國房企土地平均購置金額價格增幅在年底處于10%左右。
王夢雯表示,預計2018年全國多項指標增幅收窄。“總體而言,今年1月至2月,房地產行業多項指標雖然出現小幅波動,但整體與我們預期的‘全面回歸理性’保持一致。”
多名高管集中離職
王亞軍,畢業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2012年加入龍湖集團。曾任職于北京環境資源管理公司、聯合技術公司、陶氏化學、麥肯錫咨詢等公司。
李宏耕,2013年加入龍湖。此前,他曾擔任中海地產蘇州公司董事、副總經理一職。四年來,在李宏耕的帶領下,南京龍湖曾經歷過穩健而快速的發展,并一躍進入南京地產“排頭兵”的行列。
2018年春節假期結束后兩天,龍湖集團傳來兩人辭職的消息。據知情人介紹,王亞軍作為龍湖集團“智囊”、戰略部的負責人,連集團年會都沒有參加,他的離開,很多龍湖人都表示并不意外。在2016年集團綜合排名奪得銷售指標考評第一名的南京龍湖,在2017年排名僅為倒數第7,據推測,而至于李宏耕的離開,這或許是促使其離開的原因。
龍湖的重大人事變動卻不是始于年初,早在2017年年底,已經有涉及三位重量級高管的人事變動,其中包括龍湖集團副總裁袁春的辭任。他選擇了從千億明星房企離開,并加入百億房企鴻坤集團,據其本人透露的原因是“欣賞趙彬(鴻坤集團董事長)的為人”。
顏建國回歸中海,張澤林轉投協信,李宏耕和袁春也相繼辭任。自此,從中海地產離職相繼加入龍湖集團的袁春、張澤林、李宏耕、顏建國及徐愛國等人,在為龍湖賺的盆滿缽滿之后,幾乎全部離散。
有記者曾向龍湖集團品牌部位于上海的一位負責人打聽過離職潮的原因,她表示自己也剛剛于年后從龍湖離職,已經加入東原地產,并透露原來的老同事大多都已經離開。
高壓能否實現3000億目標
外界推測,人事的躁動可能與龍湖追求業績的目標、對區域公司負責人的要求有關。
1月30日,在龍湖的經營會上,邵明曉發布未來五年的目標和路徑,提出新房開發銷售業務將推行“53215”戰略。即未來三年,要出現1-3個500億元級區域公司,3-5個300億元級區域公司,5-8個200億元級的區域公司,8-15個100億元級的區域公司。據悉,龍湖集團提出3000億元銷售目標之后變得更加激進。
就在外界對龍湖地產人員變動頻、3000億目標激進等事繁議論紛紛時,龍湖一位負責人卻表示:“3000億元銷售目標,時間可是2020年。三年時間,這樣的增速,應該算是穩中求進。而人事變動也屬于正常,只是媒體對龍湖厚愛,太關注我們。實際上,放在整個行業里,并不算什么。”看來,龍湖方面對此事倒是看得很開,甚至是輕描淡寫。
不過,細看龍湖以為對待人事管理的態度,倒也能察覺到一些蛛絲馬跡。龍湖對區域公司業績考核非常嚴格,在龍湖的人事體系中,似乎也并不會挽留不合格的管理層干部。
2月28日,董事局主席吳亞軍在母校INSEAD的亞洲校區作了特別講座,她在答復提問中提到,龍湖以結果為導向,能比較容易地識別無法勝任崗位的人;一個區域或分公司負責人,無法交出成績單,本身就能說明問題。這段答復似乎也再次印證了龍湖的嚴格考核?;乜蠢詈旮碾x任,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房企新一輪規模追逐戰悄然拉開序幕,龍湖各區域公司負責人自然壓力不小。頂著這般高壓,人心是否能穩?有了這般高壓,3000億目標又是否就能保證實現?(李月)
(嚴正聲明:該文為中訪網獨立調查研究報告,僅做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