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玉米、豆粕、紙業到輪胎、潤滑油,再到鉬、稀土,乃至奶制品,這兩年,幾乎沿著全球大宗商品原材料的線索去股市挖掘標的,就能賺個盆滿缽滿。
繼去年上游原材料大漲之后,近期,一輪新的漲價行情在全球范圍內掀開,且更加集中于中游企業。
從2017年到今年的兩輪漲價潮現象背后,是何邏輯使然?漲價潮會否繼續蔓延?對投資者來說,哪些商品及股票標的具有“潛伏”機會?
兩輪“漲價潮”風從何來
去年以來,大宗商品原料全面漲價掀起了多個行業的漲價潮,多行業多產品價格大幅上揚,并帶動股市熱點輪動。
Wind數據顯示,2017年至今,有品種累計漲幅甚至超160%,且漲價潮由上游向中游蔓延趨勢明顯。僅2018年以來,就有造紙、能源化工、農產品等行業傳出提價消息。
“大宗商品價格近兩年走出低谷,是支撐本輪原材料價格上漲、上游企業盈利改善的主要原因。”業內人士表示。
例如,倫銅價格在兩年前達到本輪最低點4300美元/噸附近后開始回升,當前運行在7000美元/噸左右,回升了60%以上;布倫特原油期貨從兩年前的30美元/桶回到目前65美元/桶附近,漲幅超過100%;鐵礦石價格則從280元/噸上漲至當前550元/噸左右,期間最高一度上漲至700元/噸上方。
“即使是目前漲幅最小的橡膠,當前較兩年前低點漲幅也超過30%,期間價格最高也曾達到過較低點翻倍的水平。”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全球經濟復蘇、中國已經產能出清的進程,使得商品市場自2016年就已經結束上一輪熊市,進入周期性牛市當中。
“2017年,歐洲和日本的經濟超預期增長,令全球經濟復蘇進程開始由差異化轉向共振化,為大宗商品帶來了持續支撐。同時,中國方面,在供給側改革政策以及環保風暴的影響下,上游產業供給出現了一定的收縮,在超出市場預期的情況下,大宗商品整體表現強勁。”景川說。
在大宗商品漲勢蔓延之際,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認為,從驅動來看,近期的漲價潮與去年有所不同。
“2016年-2017年期間,盡管PPI大幅反彈,大宗工業原材料大幅上漲,但CPI同比增速持續處于低位或者處于弱勢,主要是上游工業原材料出廠價上漲并沒有傳導至下游消費品,主要原因是需求在此輪工業品價格反彈中并非處于主導作用,而是上游去產能或者減產導致的供應端收縮的作用。”程小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但近期數據顯示,上述局面已出現微妙變化。
數據顯示,美國1月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上升0.3%,為2017年1月以來的最大升幅;中國方面,2月CPI同比增速反彈至2.9%,漲幅創2013年11月以來新高。
“從宏觀層面來看,全球通脹回升勢頭非常明顯。”程小勇解釋,不過包括2018年2月CPI在內的物價指數明顯上升,并非是由于需求改善,而主要是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后的滯后性傳導所致。
“原因在于,2016年-2017年需求恢復雖然不及供應端收縮力度,但需求也在溫和復蘇,由于2011年-2015年工業品價格大幅下跌,下游家電、汽車等消費品價格下跌幅度不大,所以在工業品2016年-2017年反彈中,下游消費品反彈幅度也不大。但隨著2017年工業品價格大幅上漲到一定程度之后,下游消費品或耐用品成本上升下被迫提價。”程小勇表示,此輪漲價潮和物價回升相互印證,說明此輪通脹回升屬于成本驅動型。
大宗商品收益率將超股市
業內人士表示,CPI數據的同比增速大幅攀升代表著下游消費品價格出現明顯的反彈。
這對當前及以后的大宗商品投資有何影響?
程小勇表示,從歷史上看,通脹預期到通脹回升的兌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通脹預期大幅回升的情況下,對于大宗商品而言,其對沖通脹的投資需求會很強勢。這也是為什么春節前盡管下游陸續放假,但包括鋼鐵、煤炭和有色在內的板塊卻還呈現出很強抗跌性的主要原因。
“從2月份工業信貸和融資數據來看,表外融資進一步萎縮,2月新增社融1.17萬億元,較1月份大幅萎縮,剔除春節擾動因素,1-2月社融合并結算,跌破了近幾年的平臺,社融增速大幅回落,往往代表實體經濟對資金需求降溫。再考慮到存貨調整(大多數工業品庫存已經升至2015年底以來的新高),因此,成本驅動型的通脹正遭遇需求回落的沖擊,商品可能不能用通脹回升驅動商品牛市這個邏輯來簡單擬合,甚至可能會因短期經濟和需求調整而反向拖累通脹預期降溫。”他說。
根據國家統計局評論,2月CPI數據同比增長受春節因素影響擴大,預計3月份CPI同比漲幅將有所回落。
程小勇補充道,再結合中國CPI中服務價格指數創下了2011年8月以來最大同步增速這個特征,這意味著企業成本再度面臨上升的壓力,漲價潮在需求端只是緩慢復蘇,甚至在基建投資和地產投資增速放緩下,下游需求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下,通脹預期可能會在后面逐漸降溫。
但從全球來看,景川認為,從經濟運行看,全球經濟的復蘇在開啟共振模式之后,其整體增長將繼續呈現周期性的變化。與此同時,在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逐漸退出寬松而僅僅進入緊縮時期,全球經濟進入了通脹抬頭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大宗商品的投資通常收益率將超過股市,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商品價格底部不斷抬高,將是其主要運行特征。”景川說。
股期聯動“尋寶”
大宗商品漲價潮會否延續?未來大宗商品哪些板塊最具多頭機會?同時將對應提振哪類股票表現?
從國內來看,“由于產能出清的延后, 2018年預計國內經濟將在一定程度上承壓,商品總需求增速降低,但得益于基數龐大,實際需求增量部分仍然可觀。在供給側改革取得明顯效果后,預計2018年將繼續推進到更多產業,同時環保檢查繼續影響傳統制造業。”景川告訴記者,從對應的投資板塊來看,在黑色產業鏈完成洗牌后,需要關注化工、有色和農產品可能受到的類似影響。
從國際市場來看,他表示,美國稅改以及將要開啟的美國基建規模的推進速度等因素,也將對大宗商品市場施加影響。“換言之,全球定價的商品在今年會好于中國自主定價的商品。相應的股票也將從中受益。”
“對于未來的大宗商品表現,在3月份數據對通脹回升證偽之前,包括對沖通脹的板塊貴金屬、有色、原油和部分農產品可能存在一些簡單的做多機會。”程小勇分析,但中期來看,通脹預期可能會因需求回落和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下經濟擔憂而降溫。
“從投資板塊來看,避險類板塊,如貴金屬,不管市場從通脹角度還是避險角度都存在合適的短期配置機會;但對于其他周期性板塊而言,取暖季結束后,由于產能恢復和供應回升,下游漲價潮下的需求降溫,這將對黑色、有色和建材等股市板塊形成盈利回落的沖擊,股市存在風格切換的可能。”程小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