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月份CPI和PPI數據。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2月通脹數據顯示全年通脹峰值已現。2018年不可能出現高通脹,估測全年CPI同比中樞2%-2.5%。
數據顯示,中國2月CPI同比2.9%,創2013年11月以來新高,預期2.5%,前值1.5%。中國2月CPI環比1.2%,前值0.6%。中國2月PPI同比3.7%,預期3.8%,前值4.3%。
鄧海清認為,2月CPI同比數據大幅超市場預期,主要在于低基數和季節性因素導致。去年底市場普遍預期2月CPI同比2.8%左右,只是在近期豬肉、原油價格大跌的情況下,2月CPI的市場預期有所下調,這也導致了2月CPI同比2.9%超出市場預期。
總體上,盡管2月CPI同比明顯超預期,但主要是由于基數和季節因素,2月CPI同比2.9%必然是全年的CPI最高點,隨著基數效應和季節性因素消退,以及豬肉價格下跌,原油價格已經出現趨勢性回落,醫療改革非食品價格沖擊已過,CPI同比數據將逐漸下行,2018年不可能出現高通脹,估測全年CPI同比中樞2%-2.5%。
2月CPI同比2.9%,主要在于低基數和季節性因素導致。具體而言,2017年1月、2月CPI同比分別為2.5%、0.8%,2018年1月、2月CPI同比分別為1.5%、2.9%,很明顯,由于2017年與2018年的春節存在錯位的情況,導致了2017年1月CPI過高、2月CPI過低,這使得2018年2月同比基數較低,再疊加2018年2月春節,從而共同推高了2018年2月CPI同比數據。
從細項上看,2月細項同比漲幅較大的包括:食品煙酒3.6%、教育文化和娛樂3.7%、醫療保健6%。食品煙酒中鮮菜2月同比17.7%可能與春節因素和氣候因素有關,但豬肉價格同比僅為-7.3%,印證2018年沒有“豬周期”的觀點;醫療保健6%,主要在于翹尾因素,2月環比僅為0.1%,隨著醫療改革沖擊的結束,將并不會進一步推高CPI數據。此外,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僅為6.5%(2017年2月為17.6%,2017年8月至今均值為7.39%),這與通過油價下跌得出交通工具用燃料通脹難上行的判斷印證。
鄧海清認為,總體上,2月CPI數據符合其在《“豬周期”的真相:商務部、統計局、農業部生豬數據打架,到底該信誰?》報告中的三大判斷:2018年“豬周期”難起、頁巖油供給下交通工具用燃料價格有頂、醫療價格一次性沖擊結束,鄧海清維持2018年通脹上行有頂的觀點,市場不必過度擔憂。
關于央行貨幣政策,預測2018年全年CPI同比中樞2%-2.5%,不會引發央行貨幣政策收緊。從央行政策態度、通貨膨脹水平上看,“不松不緊”仍是貨幣政策的主基調。由于2018年CPI同比均值大概率在2-2.5%,高通脹的可能性極低,從歷史經驗來看,在CPI同比不超過2.5%的情況下,央行不會由于通脹壓力而收緊。(記者 孫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