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利集團成為戴姆勒第一大單一股東之時,戴姆勒與其在華合作多年的伙伴——北汽集團也沒有閑著。
2月26日,北京汽車(01958,HK)發(fā)公告稱,公司與戴姆勒將擴大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在華的本土生產規(guī)模,以滿足未來中國市場需求。雙方計劃共同投資超119億元人民幣(下同),打造合資公司北京奔馳新生產基地,新廠區(qū)將國產包括新能源電動車型在內的多款梅賽德斯-奔馳產品。
這實際上是戴姆勒與北汽在去年簽署相關協議的落地,但現在業(yè)內對此事的關注點是,如果吉利能夠成功獲得戴姆勒董事會的一個席位,未來,戴姆勒與北汽的合作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北汽集團方面對此未予置評。
奔馳在華電動車工廠落地
事實上,戴姆勒集團將電動車引入北京奔馳進行國產的規(guī)劃早已確定。2017年7月,在德國柏林,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以及戴姆勒集團董事會成員、戴姆勒大中華區(qū)業(yè)務負責人唐仕凱簽署了新框架協議。雙方計劃共同增資50億元,在北京奔馳工廠生產奔馳品牌純電動車以及建立動力電池工廠。
北京汽車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新工廠正是北京汽車2月23日宣布轉讓給北京奔馳的順義趙全營工廠,此次的119億元投資包含之前雙方約定的50億元,其中58億元是北京汽車將順義工廠出售給北京奔馳的費用,剩余61億元用于工廠升級。
據了解,除合資公司福田戴姆勒、北京奔馳,戴姆勒同時還持有北汽集團旗下北京汽車10%股份,并在2017年對北汽集團旗下即將上市的北汽新能源進行了注資入股。
而自吉利集團入股戴姆勒9.69%股權成為其第一大單一股東確認后,就有業(yè)內人士猜測,此舉可能對戴姆勒在華的合資伙伴產生影響。
據上述北京汽車相關人士透露,近期,確實有不少人詢問吉利入股戴姆勒是否會影響北京奔馳,不過公司對此不方便回應。而北汽集團對此也未予置評。
2月26日,吉利入股的另一家企業(yè)沃爾沃集團則發(fā)聲明稱,戴姆勒與沃爾沃集團存在競爭關系,而吉利已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因此不再推舉吉利子公司沃爾沃汽車的CEO哈肯·塞繆爾森連任集團董事。不難看出,如果后續(xù)吉利與戴姆勒合作深入,對戴姆勒而言,在華如何平衡吉利、北汽以及比亞迪之間的關系,將是一個重要課題。
北汽也曾計劃入股戴姆勒
事實上,入股戴姆勒也是北汽集團一直以來想做的事。早在2013年,北汽集團就有意入股戴姆勒,實現雙方交叉持股,但一直未能如愿。彼時,戴姆勒對北汽的態(tài)度也是要求后者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直到2015年,雙方仍在為此事進行商討,但一直未能達成協議。
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協會理事長付于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北汽集團入股戴姆勒未能成功,一方面與企業(yè)管理者的特質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公司的體制有關。“北汽是國企,資金去向需要經過嚴格審批,且對金融工具的使用也不如吉利這類民企靈活。”付于武說。
目前,北汽集團持有北京奔馳51%的股份,北京奔馳因此被納入上市公司北京汽車的合并報表,并且為北京汽車貢獻了不少業(yè)績。北京汽車的公告顯示,2017年,戴姆勒從聯營公司北京奔馳獲得的權益業(yè)績?yōu)?1.43億歐元。由此不難計算,北京奔馳2017年為北京汽車貢獻的權益業(yè)績應為11.89億歐元(約合92.6億元人民幣)。(楊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