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投資行為近日遭到保監會重點關注。近日,保險業巨頭平安人壽收到監管函,原因是境外投資違反了相關規定。監管函顯示,平安人壽涉嫌違反了《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下稱“細則”)中關于可投資國家或地區的相關規定。平安人壽相關人士回應稱,暫不透露涉嫌違規的投資地區。
對于上述情況,中國平安(601318,股吧)相關人士回復和訊網:“暫不予置評。”
除了平安人壽,另一巨頭新華人壽以及中再資產管理亦同天收到了保監會發出的監管函,并被要求在一個月內整改境外投資管理。保監會表示,將持續跟蹤檢查三家公司的整改情況,并指明將視情況采取進一步的監管措施。
境外投資違規領罰單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成員。天眼查系統顯示,中國平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股份比例為99%。目前,平安人壽業務范圍主要有個險、團險、銀行代理三大渠道系統。
據了解,平安人壽在海外主要是房產投資。平安人壽與海外房地產第一次“結緣”發生在2013年,當年平安人壽以2.6億英鎊的價格收購倫敦地標建筑勞合社大廈,成為首家跨境收購海外房地產的中國保險公司。2015年1月,平安人壽再次出手,斥資3.27億英鎊購得倫敦金融城南側、緊鄰倫敦著名歷史建筑倫敦塔的大型寫字樓倫敦塔廣場(Tower Place)。
保監會在監管函中稱,近期,平安人壽境外投資業務違反了細則關于可投資國家或者地區的相關規定。上述《細則》第三章投資規范中顯示,“直接投資的不動產,限于位于附件1所列發達市場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穩定收益的成熟商業不動產和辦公不動產。”
資料顯示,《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由中國保監會于2012年10月印發。在附錄中保監會增加“可投資國家或者地區”名錄,明文規定險資境外可投資地區共有45個國家,包括英美法等25個發達市場和巴西泰國等20個新興市場。但是,平安人壽的違規投資地區具體有哪些,監管函并沒顯示。
有觀點認為,此次保監會發監管函意在讓險資的境外投資回歸“脫虛向實”的產業導向。
對于平安人壽的境外投資業務違規行為,保監會對其提出以下監管要求:一、應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對違規內容進行整改,確保投資符合規定。二、應增強依法合規意識,嚴格遵守國家境外投資政策和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監管規定,合規審慎開展境外投資業務。
“涉嫌違規的投資地區不方便透露,但我們會進一步增強合規意識,按照保監會要求進行全面自查并嚴格整改。”平安人壽相關人士表示。
監管函數量劇增 險資監管添砝碼
今年以來,保險監管函數量劇增。根據保監會網站數據,2017年全年,保監會公布的監管函共計76張,而截至今年2月11日,保監會今年開出的監管函已達34張,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一半。除了險資投資外,電話營銷規范和財險公司無序競爭等問題,均是重點監管對象。
實際上,在此之前,保險資金的境外投資已經受到監管層的高度重視。
據悉,保監會已于近日完成了《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修訂工作,形成《保險資金運用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修訂后的《管理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其中一項重要的修訂內容就是“強化境外投資監管,明確保險資金從事境外投資應符合保監會、人民銀行和國家外管局的相關規定等。”
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賈飆介紹,本次《管理辦法》修訂,在資金運用形式上,新增的內容包括:強調保險資金運用必須以服務保險業為主要目標;明確保險資金運用應當堅持獨立運作,保險公司股東不得違法違規干預保險資金運用工作;強化境外投資監管,明確保險資金從事境外投資應符合保監會、人民銀行和國家外管局的相關規定等。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把服務保險主業作為保險資金運用的發展目標,保障是根本功能,投資是輔助功能,不能本末倒置。
保監會相關人士指出,總體看,《管理辦法》體現了審慎監管理念,順應了保險資金運用實踐需求,為促進保險資金運用穩健發展和防范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提供了堅實基礎。此次《管理辦法》明確規范加強去嵌套、去杠桿和去通道等重點業務領域。這些新增加的規定內容,將非常有利于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建立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防范機制。
此外,中國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還于2 月12日發布《關于規范保險機構開展內保外貸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旨在加強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監管,規范保險機構開展內保外貸業務。
保監會相關人士還透露,保監會將搭建一個“資金運用實際情況”平臺,該平臺要求保險公司必須統一進行登記、信息披露。下一步保監會將發布具體業務規范要求,對險資運用比例進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