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消息傳出,末端配送行業隨之風聲鶴唳,而身處行業中的京東到家正通過建立更多的合作關系穩固市場地位。2月27日,京東到家宣布,已與全家便利店達成合作,至此全家、7-11、羅森三大國際便利店巨頭均入駐京東到家。目前,整個京東到家平臺上已入駐便利店近4000家。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當前的末端配送行業仍是藍海市場,但隨著企業和資本入駐,末端配送企業對零售品牌資源的爭奪也將愈演愈烈。
全家入駐京東到家
送貨上門的服務模式受到便利店企業的認可。2月27日,京東到家宣布,與全家便利店達成合作,全家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212家核心地段門店已經入駐京東到家。此前,京東到家已經引入7-11、羅森、永輝超市、沃爾瑪等眾多便利店與超市。京東到家方面稱,京東到家4000多萬用戶將為這些實體零售商進行流量賦能,1小時送達的即時配送服務會縮短商品從門店到消費者之間的配送時間,提升配送時效性和配送質量。
據全家相關負責人透露,全家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180家門店入駐京東到家。上述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全家與京東到家的合作是進入其下午茶頻道,希望可以通過京東到家渠道進一步拓展全家的湃客咖啡產品和下午茶商品的市場空間。目前,消費者可以通過京東到家在線購買到全家便利店的咖啡、鹵煮鮮食及各種零食飲料、應急日用品等。據悉,2018年,全家便利店和京東到家的合作店鋪數估計將達到500家。實際上,便利店和超市在不斷嘗試與末端配送平臺聯手,將服務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多點Dmall與物美超市的合作不斷深入,為消費者提供送貨到家服務,多點Dmall也從一個單純的流量平臺變成為零售企業賦能的新零售平臺。
線上線下互有訴求
便利店通過京東到家等末端配送平臺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購物的需求外,也希望借此帶動店鋪在高峰時段外的銷量。對于末端配送企業來說,引入優質零售品牌,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與全家便利店合作前,京東到家已引入包括7-11、羅森在內的近千家核心地段門店入駐。
京東到家數據顯示,京東到家入駐的便利店近4000家,今年1月,京東到家的所有便利店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4倍,2016年初就已入駐的7-11便利店在京東到家的銷售額同比增幅達400%。O2O平臺將門店與消費者的距離不斷縮短,尤其在無人貨架、智能貨柜等創新形式爆發后,商超、便利店借助即時配送服務深入消費者身邊。
同時,通過與京東到家共同分析銷售數據,門店揀貨效率會不斷優化,商超、便利店也可以深度挖掘不同細分場景的消費習慣,借助大數據及時調整線上商品組合,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例如,以京東到家的大數據為基礎,便利店根據消費者消費習慣和偏好的不同,在辦公室場景增加白領高頻消費的自制甜品飯團、快餐等鮮食比例,在社區場景中為消費者提供夜間配送服務等。
末端配送格局生變
當京東到家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店商品的24 小時配送服務時,無論是實體零售商還是電商企業都對末端配送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在京東到家宣布引進全家便利店的前天,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的消息不脛而走,也體現出餓了么的末端配送體系對阿里新零售落地充滿了吸引力。
眾多新零售的入局者為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深耕末端配送市場。就阿里系而言,從“盒區房”到“天貓小區”,3公里內30分鐘達和1小時達已經成為新零售的標配。此外,蘇寧落地北京的首家“SU FRESH蘇鮮生”精品超市,提供門店3公里范圍內30分鐘達的急速達服務。生鮮電商每日優鮮將2小時達縮短至1小時,餓了么的30分鐘生活圈,同時,人人快送、點我達、閃送等眾多精準即時配送的眾包物流平臺迅速崛起,讓以小時和分鐘來計算的末端配送格局發生著變革。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即時配送滿足了公眾對速度的苛刻要求,末端配送行業仍是藍海市場,將有更多的企業和資本不斷涌入。在末端配送環節,非標準化、短服務鏈以及高時效等特種融合的即時物流服務,對車、人、倉的管理和標準化快遞服務要求存在差異,無論是零售企業還是物流企業都需要形成合理的秩序,避免產生隱性成本。(記者 吳文治 趙述評 徐天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