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股的發行節奏相對有所放緩,新股連續漲停數量有所減少。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全年打新收益料繼續下降,但機構的打新熱情仍會持續。
網下打新仍受追捧
今年以來,新股審核延續從嚴態勢,過會率及周均過會企業數均明顯下降。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發審委已審核54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包括二次上會,不包括取消審核),其中23家獲得通過,28家被否,3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為42.6%。發審委周均上會企業8家,周均過會企業數下降至3家。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5日,已預披露待審批的IPO企業有403家。國泰君安證券指出,雖然過會率下降,但新股常態化發行的決心不會改變,預計今年仍將維持每周一批新股的節奏,每周數量保持在5家左右,全年在250家左右。考慮到未來發行節奏的彈性,預計全年發行250-300家,整體發行規模約1500億元。
新股發行節奏雖然相對有所放緩,但打新仍受到機構追捧。中閱資本基金經理李巖表示,機構網下打新獲得的幾乎是無風險收益,所以其打新熱情仍會持續。今年以來,滬市新股的平均打新機構數為3174家,深市平均為3565家。2017年最后一批新股中,滬深兩市的平均打新機構數分別為3078家和4117家,數量變化不大。
光大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為應對急速涌入的網下配售對象,主承銷商從2016年7月開始提升門檻,網下配售市值門檻5000萬元、6000萬元成為主流,但網下詢價的熱情不減。Wind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每只新股網下詢價的對象數量約為5796個,與2017年相比略有提高。
在詢價對象數量小幅增加的同時,網下申購配售比例逐漸降低。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今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規模可能低于去年,網下配售比例可能繼續下降,但考慮到去年配售比例已顯著下降,今年的降幅可能有所收窄。
打新收益料繼續下降
從網下實際中簽率看,今年以來,實際網下中簽率平均為0.058%,其中A類、B類投資者的中簽率高于C類投資者。潘向東表示,參與網下配售的C類投資者數量比A、B類多,申購獲配的平均實際股數受稀釋程度大,導致中簽率低于其他兩類投資者。去年三類投資者的網下打新收益均有所下降,但C類的下降幅度最明顯。
新時代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今年1月新股上市后的平均開板漲幅約246%,而去年約為265%,新股的賺錢效應進一步減弱。
“預計新股平均開板漲幅將繼續下滑,新股申購的收益率仍將處于下滑狀態。”東北證券固定收益大金融首席研究員李勇表示,一般年初打新的收益率居于高位,后期收益率將不斷下降。
新股上市后連續漲停板的數量直接決定開板漲幅和打新收益率。今年以來,新股上市后的連續一字漲停板平均為6.3個,而2017年約為9個。個別股票上市次日即打開漲停板并以跌停收盤。
持續從嚴監管
對于打新中的違規行為,監管部門持續從嚴監管。今年1月,證券業協會發布首次公布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黑名單,包括859個配售對象。其中,個人投資者占大部分,共771人;另有88個機構賬戶,涉及券商自營盤或資管計劃、保險、公募基金和私募類賬戶。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專業機構還是高凈值個人投資者,一旦新股申購出現違規并被列入黑名單,未來6個月不能參與打新,不僅造成經濟損失,還會造成名譽損失。
“操作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兩點,一是提供有效報價但未參與申購,二是未按時足額繳付認購資金。”李巖指出,打新中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一般是對規則不熟悉或大意疏忽。
在潘向東看來,證券公司作為承銷商要加強引薦責任,建立網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確保網下投資者的質量。證券公司要加強自律,應當每半年開展一次網下投資者適當性自查,形成自查報告。證券公司發現網下投資者不符合基本條件的,應及時向中國證券業協會申請暫停其網下投資者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