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上海保交所獲悉,為進一步加強再保險監管,提高監管效率,充分發揮中國再保險登記系統的功能作用,中國保監會近日正式發文委托上海保交所管理中國再保險登記系統(以下簡稱“登記系統”),登記系統將于2月24至25日遷移至上海保交所,并于2月26日0時正式運行。
中國再保險登記系統自2016年1月1日正式運行,是配合保監會再保險登記制度有效實施、加強對再保險市場非現場監管的抓手。凡是與我國境內注冊的分出公司開展再保險業務的境內外再保險接受人和再保險經紀人都要在登記系統進行登記,并每季度更新相關信息。
據了解,目前,境內外643家再保險接受人和200家再保險經紀人已在登記系統完成注冊登記。上海保交所受托管理登記系統后,將充分運用和深化登記系統功能,輔助保監會強化對再保險市場的監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監管效率,防范再保險市場風險。
在做好受托管理登記系統的同時,上海保交所積極建設國際再保險平臺,定位行業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平臺,搭建了涵蓋邀約、交易、簽約、賬務、結算、攤賠、報表等數字化綜合再保險交易平臺,實現支持再保險分出機構、分入機構、經紀機構多方參與的電子化再保險交易,是全球再保險交易模式的重大革新。
據上海保交所方面介紹,平臺上的再保險交易均通過公安部、工信部認證的電子印章和數字證書進行簽約,具有加密、防偽、防篡改等功能,將大幅提高傳統交易效率,縮短交易時長,增加流動性,從根本上解決了全球再保險監管中對交易行為監管的難題,有利于監管機構及時監測掌握復雜的再保險交易環節,規范再保險市場行為,降低再保險交易風險。
據了解,目前,國際再保險平臺已基本建成,太平洋產險分出,中再產險、瑞士再保險、慕尼黑再保險等分入的上海地區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DI)的再保險合同已完成首單簽約。
上海保交所方面透露,下一步,將在輔助監管的基礎上,結合再保險市場的特點、掌握用戶需求,研究登記系統優化方案,提高系統友好性。登記系統還將與國際再保險平臺進行實時對接,確保用戶在平臺的再保險交易符合登記系統中交易對手的資質要求,協助用戶及時、準確向監管機構報送再保險交易數據和信息。
上海保交所表示,將始終堅持“保險業姓保,監管姓監”的理念,以落實“1+4”系列文件為重要抓手,按照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監管、服務市場的原則,確保中國再保險登記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以推進國際再保險平臺建設,促進我國再保險市場健康發展。
⊙記者 黃蕾 ○編輯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