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后首個交易日,國內商品期市漲跌互現,白糖期貨震蕩下行,長假期間外盤原糖期貨弱勢整理。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糖市整體趨弱,價格難有大起色,國內短期多空交織,在天氣、政策等因素影響下,白糖期貨難現大跌行情。
國際糖價弱勢不改
春節長假期間,外盤軟商品期貨表現分化,整體呈現棉強糖弱。
東證期貨研究指出,目前北半球主產國泰國、印度食糖生產高歌猛進,產糖量同比均大幅增加,全球貿易過剩壓力猶存。在本榨季和下一榨季供應過剩擔憂下,外盤糖市仍然難擺脫熊市格局。
從全球來看,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泰國2017/2018榨季的平均甘蔗出糖率從去年同期的10.34%上升至10.67%;本榨季,截至目前,累計壓榨甘蔗7018.2萬噸,同比增加22.9%。此外,印度糖廠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15日,本榨季印度累計產糖2031.4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38.4%。
從國內來看,中國農業部發布2月食糖供需預測分析,2017/2018榨季的播種及收獲面積預測均為1456千公頃,糖料單產為56.25噸/公頃。
國際糖業組織(ISO)稱,預計2017/2018年度全球糖市將供應過剩500萬噸,而上年度供應短缺310萬噸。
“預計2017/2018年度全球糖產量攀升6.6%,至1.794億噸,而消費量僅增加1.7%,至1.744億噸。”ISO季度報告稱,即便巴西繼續提高乙醇生產比例,只會降低2018/2019年度全球糖市供應規模,不會使糖市在2019年前回歸短缺。
鄭糖短期難現大跌
國內現貨方面,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田亞雄、吳新揚表示,節前廣西、云南主產區價格不變。各大銷區商戶離市過節,成交清淡,價格穩定。
截至1月底,2017/2018榨季全國共產糖512.66萬噸,銷糖量239.86萬噸,銷糖率為46.79%。
中國農業部發布2月食糖供需預測分析,播種面積、產量、消費、進口量較上月預測沒有變化,預計2017/2018榨季產糖1035萬噸,進口320萬噸,消費1500萬噸,出口7萬噸。
展望后市,瑞達期貨(博客,微博)分析,春節過后,國內糖市將進入消費淡季,來自現貨需求面的推動力量預計不足,但由于節后糖廠收榨數量將逐漸增多,蔗款兌付壓力減輕,且產量可能不及預期,加之4月底糖會召開在即,在前期糖價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政策調控預期有一定影響,鄭糖短期料維持弱勢但難有大跌。
田亞雄、吳新揚則建議,“春節期間,國際糖市整體偏空,但受寒冷天氣對廣西蔗區負面影響,鄭糖可能會有小幅走高,1805合約短期建議觀望為主,空單繼續持有。”
本報記者 王朱瑩
(責任編輯:劉偉 HF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