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債券市場已有5只債券違約,另有幾只信托產品出現兌付危機。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利率上行和非標渠道受限,一些企業再融資成本和難度皆有提升。2018年市場整體信用風險可控,但信用利差仍然存在走闊的可能。因此,2018年債券投資風格可能將更為穩健,如果想博取超額收益,優質的民營企業債值得配置。
違約事件影響較小
近日,某信托公司公告旗下一只信托產品由于特定資產收益權的回購義務人尚未按時支付回購價款而產生逾期。同時,另一家信托公司旗下也有3只信托產品陷入兌付危機。中國證券報記者還發現,2018年以來,已有5起債券違約事件發生,另外信用評級降低的事件不斷發生。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從發生違約事件的5只債券本身來看,盡管違約在時間上較為密集,但不能據此判定市場整體信用狀況出現惡化。潘向東指出:“整體來看,在當前利率上行和非標渠道受限的背景下,一些企業再融資成本和難度皆有提升,對部分企業資金鏈構成壓力,成為導致違約和評級降低的一個原因。”
此外,近期市場對城投債務風險關注度也有所提升。潘向東認為,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某省級平臺的信托貸款出現實質性違約,導致市場對城投平臺整體償債能力擔憂;其次,全國多地下調經濟和財政數據,促使地方政府削弱對城投債務和其他隱性債務的支持和擔保能力;最后,在“開正門堵偏門”的指導思想下,新一輪監管政策對城投平臺非標融資的封堵力度進一步加大。在正規地方債進入常態化發行階段后,城投債的意義已顯著降低,甚至其剛性兌付的打破也可能成為債市破除剛兌的重要一環。從全國來看,城投債整體信用風險相對不大,但不同省市間可能由于經濟和財政狀況的分化而冷暖各異。
某私募基金債券投資經理表示,今年初以來的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對市場整體影響較小,并且打破剛兌長期來看有利于債券市場的良性發展,促進風險資產的重新定價,使得風險的價格回歸到理性的位置上。
債券投資趨穩健
潘向東指出,雖然伴隨工業品價格回升,周期性行業利潤增速在2017年以來普遍提升,信用狀況整體改善,但進入2018年以后,邊際上的改善趨緩,行業分化和企業良莠不齊的問題將逐漸浮現。同時,在金融監管加強和貨幣政策偏緊的環境下,一些企業再融資成本確實有所抬升,且非標融資渠道普遍受限,企業的流動性管理難度增加。因此,盡管2018年市場整體信用風險可控,但信用利差仍然存在走闊的可能。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振宇認為,未來民企仍將是信用風險的主要爆發點,一些財務狀況較差的民營企業容易發生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的情況,最終引發違約。
在城投債務方面,李振宇表示,隨著違約日趨常態化及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控力度的逐步加強,城投企業與地方政府的信用關聯性將進一步弱化,信用風險整體將有所上升,區域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轉型遇到阻礙、短期流動性不強或有債務風險大的城投企業的信用風險較大。
潘向東指出,上述5只違約債券中有4只債券發行時主體評級為AA,這會促使配債資金向更高評級債券傾斜,風險偏好受到抑制。市場會更加偏好高等級信用債,評級間利差有擴大傾向;同時,對行業和企業甄別的重要性得以彰顯,行業利差可能出現分化,對個券選擇的難度提高。
對于2018年投資策略,某券商資管固收人士表示,公司的債券投資風格將更為穩健。不過上述投資經理指出,雖然未來機構會更加深入研究投資標的的信用風險,整體而言投資會更加謹慎,但是具體不同機構有不同的投資策略。目前市場上也有很多民營企業發行的債券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如果想要博取更多的超額收益,優質的民營企業債也是不錯的選擇。(郭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