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行
原標題:接連被訴專利侵權,“共享單車第一股”永安行能否順利IPO
意欲沖刺“共享單車第一股”的永安行,接連遇上發明專利侵權糾紛。
4月18日,IPO獲準后不久,永安行“共享單車系統”即遭到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顧泰來的“發明專利侵權”起訴。
這并非永安行第一次卷入專利侵權糾紛之中。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調查發現,早在2015年7月,永安行提交IPO申請后1個月,江蘇宏溥科技有限公司就以涉嫌“發明專利侵權”為由,將永安行訴至法庭。2016年10月,一審法院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江蘇宏溥不服,上訴至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目前終審判決尚未作出。
澎湃新聞注意到,前后兩次發明專利糾紛,觸及的都是基礎性專利。不過,顧泰來聚焦永安行試水不久的共享單車系統,江蘇宏溥則針對的是永安行的核心業務——有樁公共自行車系統。
永安行有樁、無樁系統接連被訴專利侵權
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安行”)成立于2010年,其核心業務是公共自行車系統生產運營,產品包括有樁和無樁公共單車。
今年4月,永安行IPO獲證監會審核通過,業界稱之為“共享單車第一股”。
4月18日,獲準后不久,永安行便被國家"千人計劃"海外特聘專家顧泰來提起“發明專利侵權”的起訴。
顧泰來所持的專利是“無固定取還點的自行車租賃運營系統及其方法”(專利申請號201010602045.8)。他認為,永安行的“共享單車系統”侵害了其專利權,“傳統的刷市民卡的有樁除外,永安行的借助用戶數字終端方式的自行車,包括無樁和智能有樁自行車,都在我的專利的保護范圍內。”
業內資深人士稱,該項專利觸及的是共享單車系統的基礎性專利。不過,不同于摩拜、ofo,永安行目前的核心業務并非共享單車。其招股書顯示,用戶付費的共享單車收入只占其業務收入的0.05%。
永安行做的更多的是由政府付費投資的有樁公共自行車系統業務。在永安行一路擴張的過程中,其業務快速增長,項目遍及全國200多個縣市,線上平臺注冊會員達750萬人左右(截至2016年底)。2016年其總營收達到7.74億元,凈利潤1.17億元。
2015年6月,永安行遞交上市申請材料,但在之后1個月,永安行便遭到了來自同行江蘇宏溥科技公司的“發明專利侵權起訴”。該事項已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披露。
江蘇宏溥公司認為,永安行的有樁自行車租賃系統涉嫌侵害了其2007年申請的、2013年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非機動車停/取/租/還車管理系統及其控制與識別方法”(專利號:2007101505573)
江蘇宏溥負責人表示,該專利包括租車卡、識別車輛身份的車輛編碼信息、控制車輛的車鎖、讀取器等技術特征,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自行車租借系統,是有樁自行車系統的基礎性專利。“而永安行的公共自行車項目,落入了我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2016年10月,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江蘇宏溥訴訟請求,“認定被訴侵權技術方案并不包括與涉訴專利要求記載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或者等同的技術特征,沒有落入涉訴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目前該案二審已于今年2月開庭,尚待終審判決。
79項專利中僅2項發明專利
業內人士指出,永安行涉及到的這兩次發明專利侵權糾紛,觸及的都是基礎性發明專利,涵蓋了整個有樁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方案的通訊鏈條。
永安行在招股書中提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就此案維持原判的可能性極高。“此外,即使高院未能全部駁回江蘇宏博科技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鑒于涉訴項目所涉業務量(上海松江區項目2016年收入124萬元,占比0.16%)占發行人業務總量的比重很小,并且訴請的經濟?賠償金額(10萬元)較小,因此不會對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良影響。”
但據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這種基礎性專利糾紛,若一家法院認定侵權,那么永安行在其他城市所銷售的公共自行車業務也將面臨所屬轄區內的訴訟,訴訟結果應該一致。
“基礎性專利涵蓋的是一個系統最基本的東西,”該人士稱,之所以永安行涉及的都是基礎性專利侵權糾紛,是因為其對科研的投入相對較少,“他們的專利大多屬于局部表現方式的小創新。”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永安行已擁有專利79個,其中有2個發明專利,分別是“一種省電的公共車輛租賃系統”、“一種鎖具及用于公共自行車的鎖車自檢及其鎖車樁”。
其他77項則是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半數集中申請于2015年。當年6月,永安行遞交招股書,開啟上市進程。
此外,還有22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中,包括其在招股書中著重筆墨提到的“高兼容的共享車輛租賃系統”,將實現有樁公共自行車和無樁共享單車的互聯互通。
專利作為科技公司IPO的“命門”,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過會,證監會對永安行詢問中也提到了專利問題,“請發行人代表進一步說明,發行人使用掃碼開鎖的方式是否侵犯他人先申請的專利權;發行人是否存在其他知識產權爭議或糾紛,是否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事項等,請保薦代表人發表核查意見。”之后,僅一周時間,永安行上市就得到了證監會的核準。
過往的案例中,有企業曾因專利問題止步IPO,而此次永安行接連涉及的專利侵權糾紛是否會影響其上市進程?截至發稿,永安行尚未就此對澎湃新聞作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