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將提前進行大選(預計在6月8日進行),而此前不久,她還一直宣稱下次大選將在2020年舉行。梅姨此次突然話鋒“反轉”導致英鎊走勢如同坐上了“過山車”。梅姨為何突然改變態度?她有沒有可能贏得接下來的大選?
對于為何要突然宣布提前大選?分析師認為,梅姨此舉意在“洗牌”,先排除脫歐談判中可能出現的“內部不穩定”。
特雷莎·梅在講話中表示,英國在接下來的脫歐談判中,需要一個穩定、強大的領導。對于提前大選的原因,她解釋,這是因為“整個國家正團結一致,但議會卻沒有。”她表示,深信這是確保國內強勢穩健領導層的必要做法,好安度英國退歐及后續發展。
據英國首相發言人稱,特雷莎·梅已經通過電話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報備了提前進行大選的決定,做出這個決定得到了內閣的全面支持。前首相卡梅倫評價特雷莎·梅此舉為“大膽又正確的決定”。
梅姨此舉實為“鞏固自身權力”
匯通網分析師認為,梅姨此舉和安倍當初的戰術一樣,即趁著己方擁有優勢,對手立足未穩,打鐵趁熱,按照當前的民調來估計,保守黨拿到400多個席位。
彭博分析師認為,特雷莎·梅選擇提前大選,是因為她已經斷定無法獲得下議院通過英國脫歐的立法。但她的支持率將給她鞏固自身權力的機會。民調也顯示,她的保守黨支持率比主要的反對黨高出超過20個百分點。
BBC對YouGov、Opinium、Comres&ICM近期民調的綜合結果計算得出,英國保守黨支持率最高,達43%;工黨支持率為25%,英國獨立黨支持率為11%,自由民主黨為10%,蘇格蘭民族黨為5%,綠黨為4%。
工黨難以替代梅姨的地位
安本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經理LUKE BARTHOLEMEW分析,選舉應能賦予特雷莎·梅更大權力來抵制立場更加強硬、反歐盟的普通議員,他們目前對特雷莎·梅所在政黨的脫歐立場具有不成比例的影響力。
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民調專家兼教授JOHN CURTICE同樣指出,毫無疑問保守黨在民調中占據強有力的地位,顯然足以給予特雷莎·梅很明顯的多數地位。他認為,梅實際上是說,“需要提前大選的原因是,我們需要一個擁有明顯多數地位的政府,以致力于實現我所希望的退歐方式”。他預計,工黨就不能爭取替代梅的地位。
匯通網分析師亦認為,消息公布后,英鎊升破200日均線的原因,正是市場認為,提前大選將有利于執政的保守黨政府擴大其在議會的多數席位優勢,進而可能加強特雷莎·梅推動“軟脫歐”的控制力,故短線提振英鎊。
英國100年換24位首相,半數未經大選直接上任
梅姨在講話中叫板反對黨,稱“這是你們展現你們沒有把政治當成兒戲的機會”,她呼吁各黨派將自己的“脫歐主張”和政府的替代方案“拿出來溜溜”,讓英國人民自己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梅姨實際上是在前首相卡梅倫因脫歐公投問題引咎辭職后,未經過大選就直接上臺的首相之一。更有趣的是,過去100年內,英國一共更換了24位首相,而其中有一半都是未經選舉直接上臺的。這其中甚至包括了二戰時期上任的大名鼎鼎的丘吉爾。
丘吉爾第一次出任首相,是在二戰正式爆發后8個月。由于戰事進展不順利,下院議員們在1940年5月對張伯倫政府提出不信任動議案,將矛頭指向邀請丘吉爾進駐內閣的時任首相張伯倫。隨后張伯倫請辭,并建議由丘吉爾組閣。丘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發表了著名講話,最終下議院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表明了對丘吉爾政府的支持。
匯通網小編發現,有趣的是,二戰之后,1951年的大選中,保守黨重奪政權,丘吉爾經過大選,再度出任首相。特雷莎·梅與丘吉爾同屬保守黨,她能否像前輩一樣,在接下來的大選中再次成功當選呢?至少從目前的民調來看,這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