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道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2月20日發表葉連娜·普斯托沃伊托娃的題為《北京能否與布魯塞爾談攏?》的文章稱,歐洲若與美國發生貿易沖突將需要中國的幫助,因此歐洲應該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上有靈活性。
文章稱,由美國總統選舉引發的懸念依舊令政客們緊張。唐納德·特朗普的哪些承諾會付諸實施,哪些只是讓大西洋(600558,股吧)兩岸的建制派“虛驚一場”?在看到特朗普競選諾言所描繪的未來后,歐洲準備做出自己的回應。
路透社援引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話說:“倘若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他國商品進行報復性制裁,則歐洲或許也會做同樣的事。”如果此舉對美國來說將是有利的,因為可以保護美國制造商免遭外部競爭的沖擊,那么為何它對歐洲可能是有害的?
文章稱,歐美之所以對事態如此發展的看法迥異,是因為對歐洲而言,失去美國市場將意味著遭受相當于46%全球GDP的損失,這令歐洲政客們陷入恐懼。
作者認為,在歐美開始的沖突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起到格外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加強國際商品、金融和服務市場的穩定,打一個噴嚏也能使之發生動搖。歐洲如今應當在對華關系中表現出靈活性。同時,歐洲人有需要“懺悔”的地方:他們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依據中國入世議定書第15條)已經15年了,這使其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時候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達65%的關稅,盡管它是世貿組織成員。同時,中國是歐盟機械設備的主要購買國,確保了其機械制造企業的訂單。它還是歐洲第二大出口目的國和最大進口來源國。但在歐盟去年實施的68種反傾銷稅中,51種是針對中國商品的——從鋼材到太陽能電池。
文章稱,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將是迎合北京的善意之舉,但考慮到布魯塞爾就此問題進行了15年的討論,很難期待他們會無條件這么做——北京需要為此付出某種代價。中國可以輕易擴大對歐洲經濟的投資規模,這完全可能成為布魯塞爾與北京交易的條件。但首先提出的一方將因此表現得更加迫不及待,也就是暴露自己的弱勢。
作者認為,美國人認為,提高貸款利率馬上使美國債券,包括國債的收益率上升。隨后,全世界的政府都急著買入美國國債,從而推升美元匯率。中國幾乎是第一個受到波及的國家。美國始終準備用手中的這一武器對付中國。
文章稱,這一切都在將中國推向歐盟的懷抱。由此可見,中國提出“新全球主義”實為迫不得已之舉,是因為必須在中國與歐盟之間架設“救命橋梁”,以便以最低損失對抗美國的經濟利益。雙方從波恩發出一致的聲音也就完全合乎邏輯了。在那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和中國外長王毅商定“向世界發出信號”:中歐應“攜手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以WTO為核心的世界貿易體制”。同時,王毅還提醒歐盟早日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所作承諾,莫蓋里尼則做出了相關保證。
【延伸閱讀】歐盟拒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外媒稱歐企憂“龍的報復”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道 德媒稱,在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這個問題上,中國已經等了15年。這個地位既能帶來威望,又能禁止貿易伙伴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征收特定的保護關稅。但歐洲人并不想給予中國這個稱號,北京則作出了越來越憤怒的反應。
據德國《商報》12月20日報道,現在,歐洲企業日益擔心北京將作出何種反應。尤其是德國人。中國的反制措施很多:在分發政府訂單時德國和歐洲企業可能會吃虧,在計劃的投資中一些條件可能會變得對它們不利。一位有和中國打交道經驗的德國經理說:“中國人知道各種設防的方法,從敏感的小型懲罰措施到完全制裁。”
報道稱,外交圈已經擔憂北京可能會在發放進口許可方面給歐洲企業施壓。如果延緩發放許可,商品將無法運進中國。但以多快的速度處理相關申請取決于中國當局。
報道稱,歐盟沒能及時應對過渡期到期。歐盟委員會直到11月中旬才提出了未來如何計算反傾銷關稅的建議。這些建議還需要得到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的表決。這兩個機構還得對第二份旨在更新歐盟貿易政策保護工具的法律草案達成一致。該法律不但會明顯加速反傾銷調查,而且也會在某些情況下使得征收更高的懲罰性關稅成為可能。歐盟成員國就此爭吵了三年,直到上周才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