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農民出版15萬字《未央民謠》 收錄民謠上萬首
在六村堡村許多村民看來,農民唐剛的愛好有點奇怪,他喜歡收集各類順口溜、民謠,甚至為了收集民謠,讓村民在他家商店里免費拿東西。最近,唐剛收集的民謠集結成書,看著15萬字厚厚的《未央民謠》,村里人也忍不住為他點贊。
民謠反映民間生活
唐剛今年65歲,是未央區六村堡街辦六村堡村的村民。他說,自己這一生,唯一的愛好就是民謠,從村里的老人處收集民謠,自己編寫民謠,40年眨眼而過,他記錄民謠的筆記本已積攢了20多本。
昨日,在唐剛家里,華商報記者見到了那20多本紙張已泛黃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民謠、順口溜,“這些是我從村里年長的老人處收集的,這些是我自己有感而發即興創作的……”翻閱著一本本筆記本,唐剛如數家珍。
“我對民謠的興趣是從40年前開始的,那時候我聽到一些老人哄孩子、開玩笑,順嘴念一些順口溜、民謠,覺得很有意思,我讓他們慢點念,再用筆記本把它們記下來。”唐剛說,這類歌謠的代表有《月亮爺》:“月亮爺,丈丈高,騎白馬,挎白刀。腰刀長,殺個羊。羊有血,殺個鱉。鱉有蛋,殺個雁。雁高走,殺個狗。狗有油,炸個麻花滋嚕嚕。”
“你看這哄娃的民謠,多么富有想象力,這是底層勞動人民創作的文學作品,真的很有保存的價值。”唐剛說,他從這星星點點的民謠里,看到了充滿畫面感的民間生活。
說個民謠就能免費打電話
1985年,唐剛在家里開了一個商店,還安裝了公用電話。自那時起,他家就成了信息收集點,村里不管有啥事兒,大家都會到這里嘮嘮,唐剛在自己的小商店里,收集了許多的民謠,也通過村里的事情,自己創作了一些民謠。
“那時候,農村人都沒有電話,打電話就得到我家商店來,我見到一些有文化的人,就會央求人家,你給我講幾首你知道的民謠,打電話就不收錢了。或者有人來我商店買東西,我也會主動要求,給我講幾首民謠,免費送一包糖。”唐剛說,久而久之,附近的人都知道他的這點愛好,有啥新民謠或者發生了啥新聞,都會想到他。通過這樣的方式,他收集的民謠也越來越多。
唐剛說,民謠是中國歷史上最真實的時代標簽,現在關心民謠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民間的文化保存、傳承下去。
其他民謠也將整理出版
讓唐剛激動的是,在未央區政協的幫助下,最近,以他為作者的《未央民謠》出版了。
華商報記者看到,這本《未央民謠》一共15萬字,按照時間、主題順序分為二十一章。包括“清·戒鴉片民生百態謠”“民國時代災難世情篇”“中條山抗日篇”“解放前鄉村愛情篇”“改革開放篇”“紅白事民謠篇”等。
唐剛說,《未央民謠》里一共收錄了他整理的民謠1000首,40年來,他已收錄了上萬首,后面的也會陸續整理出版。
組織出版《未央民謠》的未央區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薛學鋒說,這些年,未央區政協文史委員會一直在尋找民間的、原汁原味的、淳樸的文化,唐剛多年來整理的民謠符合這些特點,所以他們才出版了這本書,這本書不對外售賣,只是作為資料保存,贈送給圖書館、檔案室等地方,讓大家可以免費閱讀。
“我們希望通過《未央民謠》,還原原汁原味的歷史。這些民間的、甚至土得掉渣的民謠,真正記錄了歷史,記錄了農村,非常珍貴。”薛學鋒說。華商報記者 毛蜜娜
《未央民謠》摘錄
《萬惡的鴉片煙謠》
“鴉片煙真狡獪,西洋要把中國害。女人變妖怪,男人變癡呆,妻離子散,家落敗。未老身先死,已死身未埋。”
《英雄劉胡蘭》
“一朵紅花紅又紅,劉胡蘭姐姐是英雄。從小生長在舊社會,長大成為女英雄。”
《妙批謠》
“我是西安王老五,受過十年寒窗苦。今朝要是考不上,回家咋見孩她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