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進入市場的悟空,也曾充滿了幻想,雷厚義曾對外宣布,悟空單車投入市場后,將以每天500輛的速度在短時間內完成布局,并逐步擴大覆蓋范圍,最終預計擁有10萬輛悟空小紅車,全面覆蓋重慶城區。
雷厚義的自信不僅來自于他對這個城市的熟悉,更相信他獨創的“合作模式”能分得一杯羹:他們招募個人或小商家以眾籌單車的形式,解決資金和區域運營的問題,每輛車標價為1100元,個人或商家均可認購,未來可獲得運營收益的70%。
然而,雷厚義很快發現,這樣的眾籌變得越來越困難。“個人或小商家風險承擔能力太弱了,他們害怕投入的每一筆錢出現哪怕一點點的虧損,所以,我們的資金鏈很快就斷了。”雷厚義說。
到了4月中旬,雷厚義就判斷,“這件事情做不成了”。原因就是融資沒成功;合伙人模式隨即垮了。
另一方面,雷厚義沒想到的是,摩拜和ofo等共享單車“巨頭”的發展太快了,甚至是不惜成本地投放,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和全球最大的供應鏈廠商合作,悟空單車合作的都是小廠商,根本拿不到頂級的供應鏈資源,產品品質也不是特別好。”
“豪賭”共享單車失敗后
他依然看好共享經濟
雷厚義有個微信小號,叫“信用村”,這是他“起家”的地方。他告訴錢江晚報記者,自己的第一桶金,就是做貸款攢下的。“那時候,我也差點身無分無,但最終挺了下來。”雷厚義說,口袋里有點錢的他相信,“既然能讓一個公司起死回生,就有能力做好共享單車。”
所以,悟空單車從一開始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賭注”。雷厚義說,有風口是好事,有人去追逐風口也是好事。“這說明,這個社會還有活力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