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王思思)昨日,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和財付通均收到央行罰單。兩家公司透露,被處罰的原因都是由于賬戶實名制的落實工作不到位。據悉,截至目前,央行共開出近50張罰單處罰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領域正在加速洗牌。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5月10日發布行政處罰信息,稱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被限期改正,并處以3萬元人民幣罰款。同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也公布了對財付通的行政處罰公示,稱騰訊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財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同樣被罰3萬元。
對于兩家機構的具體違規原因,央行公告并未說明。不過隨后兩家公司對處罰做出回應。財付通表示,已就相關情形按照人民銀行要求進行了落實。自《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發布后,財付通第一時間全面啟動了落實支付賬戶實名制的相關工作,并一直在通過產品引導、用戶教育等多種形式,爭取妥善、到位地推進實名制的落地工作。
支付寶也回應稱,目前,支付寶已按照要求完成相關落實工作,之后將更加嚴格執行規定要求。支付寶稱,在去年年初就啟動了相關的系統升級和改造工作,并通過各種方式讓廣大用戶理解、認可賬戶實名制給大家帶來的幫助和價值,完成相關的認證工作。
從上述回應中不難看出,兩大支付巨頭是由于個別賬戶未落實實名認證,被央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