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寶之爭”中,市場見識了寶能系的“財大氣粗”,南玻A事件更是讓其盡顯“豪氣”。數據顯示,2015年開始,寶能系旗下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成為南玻A第一大股東。目前共持有南玻A股份的25.77%。
然而豪氣背后卻是一場“大戰”。一周前的11月15日晚間,包括董事長曾南在內的7位高管集體離職公告將南玻A事件推向高潮,圍繞辭職原因和股權激勵問題,南玻A原高管及公司大股東前海人壽隔空“對戰”,各執一詞。直至11月20日晚間,南玻A發布公告稱,來自“寶能系”的陳琳上任,擔任南玻A董事長一職,并代行首席執行官職責。
近年來,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頻頻舉牌已逐漸成常態,這主要由于,在“資產荒”的大背景下,從保險資金長投資期、低風險的投資屬性來看,低估值、良好現金流和高分紅能力是險資的擇股標準。低估值主要體現在較低的PE、PB;高分紅體現在良好的盈利能力及充裕的賬面現金。此外,相對分散的股權、較低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也是險資擇股的重要考量因素。
目前,在保險資金中,“安邦系”、“陽光系”、“寶能系”、國華人壽等較為活躍。當然,不同的保險公司選擇上市公司的標準可能存在差異,今后也可能面臨完全不同的結果,投資管理能力較差的保險公司盲目介入股市,肯定也會出現較大的風險,但保險公司大幅提高股票配置的比例,符合目前的市場發展趨勢,是保險資金運用規律的體現。
此外,在目前市場利率大幅降低的條件下,保險公司加大股票投資的比例是大勢所趨,一方面實體經濟的資本回報率已降至4%左右,缺乏好的投資項目;另一方面,為了匹配現金流并保持足夠的流動性,權益類資產成為一種相對合理的選擇。通過財務投資,以及權益法的核算方式,可以避免受到股價波動的影響,從而提高資產端的財務收益率。
雖然保險公司舉牌目的各有千秋,但由于涉及到大比例股權變動,還是不免出現紛爭,資本和產業的融合并非易事。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教授鄭志剛撰文指出,寶能系也許是資本運作高手,但不一定是經營管理,特別是南玻A所在的建材行業的經營管理高手。而一個企業管理團隊的成長往往依賴于獨特企業文化、有效激勵計劃推出的長期培育。
也有專家認為,舉牌資金方要介入主營業務最好與公司有一定的相關協同性,要具備充分的專業知識、對業界了解和對該公司的把控程度,但這難免會對公司管理層造成一定影響。長期而言,還是要看舉牌能否促進公司的轉型升級、產業整合,與被舉牌企業達到互利共贏。
雖然險資舉牌上市公司合理合法,成為大股東后介入公司管理也屬情理之中。但最近頻頻發生的金融資本與實業之爭背后所蘊含的邏輯值得深思。
有業內人士直言,“資產荒”的另一面是流動性泛濫,現在這個時代稀缺的不是錢,而是有管理才能的企業家。
北京大學教授、知名經濟學家張維迎在近日與林毅夫的一場辯論中也一再強調企業家在經濟活動中的重要性。
“企業家是市場的主角,正是企業家的創新,使得市場不斷創造出新的產品、新的技術,并由此推動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張維迎說。
“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更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而不是套利企業家。”張維迎舉例說,比如去硅谷和華爾街,你會看到硅谷關注的是創新,華爾街關注的是套利;比爾?蓋茨、喬布斯是創新,索羅斯是套利。套利是短期的事情,但從長遠來看,套利的盈利并不及創新。
而此前資本控股實業后的個別企業遭遇業績下滑,也讓空降的管理層飽受質疑。
近期,經歷過“內斗事件”的上海家化發布了一份凈利潤同比下滑接近五成的前三季度業績報表,同時預計今年全年公司凈利可能出現80%至90%的斷崖式下滑。前任董事長葛文耀連夜發文,對現任團隊公開提出更多質疑。
畢竟,只有管理層成功了,企業才能成功;企業成功了,資本才能獲利。“搞清楚你的能力邊界所在,千萬別把貨幣洪水和廉價信貸帶給你的幸運錯判為自己的能力。”一位網友如此忠告強勢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