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邊上有個新港村。最近有村民反映,每天有小販來擺攤,賣的東西上面寫著四個字:航空專用。
從蕭山機場高速出口下來后行駛兩公里左右就是新港村。村里有座小橋,村民反映,每天下午這里會聚齊一些小販,賣面包、飲料、榨菜、礦泉水……
價錢不是一般的低:礦泉水一塊錢四瓶;龜苓膏一塊錢三盒;榨菜一塊錢一斤;面包按堆計算,三塊錢提走一大袋。
商販說,這些都是飛機上的東西,“每天都有,都是剛從飛機上下來的,比超市便宜多了!”
仔細一看,外包裝上很多打著“航空專用”,或標注某某航空公司名字和標識。
有村民透露,這些確實是專用飛機餐,不過是乘客吃剩的,“都是垃圾堆里撿來的,人家飛機上搞衛生,不用的東西!”
飛機餐指的是飛機上供應的餐食,屬特殊食品,航空公司一般向專門的配餐公司采購并低溫保存。旅客沒吃的或吃剩的都扔進垃圾袋,飛機到港后,被裝上垃圾車運到分揀點。蕭山國際機場西北側有個大院,掛著“環境保護部”的牌子。往里走就是垃圾分揀點,配有蕭山國際機場標志。
據分揀點工人描述,垃圾分揀點已給私人承包。工人主要是將垃圾分類。塑料紙箱等可回收利用;旅客吃剩的面包、飲料等食品,按規定必須要銷毀。
分揀工人的宿舍在二樓,每個房間門都鎖著,窗戶也有遮陽布擋著,但從縫隙里可以看到,房間里堆放了不少食品。知情人士稱:“分揀工人都儲存了,這些東西很多……”
從宿舍到垃圾分揀室只有幾十米。每天早上六點左右,分揀室里十多名工人開始工作。每個工人面前都放了好幾個塑料袋,裝的都是飛機上運下來的垃圾。
在分揀室門口,記者見到一張老面孔——在新港村見過的年輕女商販。她站在窗邊跟分揀工人聊了一會,騎電動車離開。過了約五分鐘,分揀點里一位穿迷彩服的男子拉著小推車走了出來。
男子先從推車里將一包東西扔到墻角。緊接著,單獨拎出一小袋東西,通過外墻欄桿遞到墻外。
墻外接過東西的就是那位年輕女商販。
記者在墻外蹲守。又有一名戴安全帽的男子出現在圍墻護欄邊,透過圍墻空隙從女工手里接過一大袋東西。
男子將這包東西放到三輪車上。大概過了十分鐘,在新港村橋頭,這輛三輪車就停在商販中間。
調查時記者發現,飛機上被集中在一起的垃圾裝進垃圾袋后被轉運到分揀點,工人在分揀時把一些面包、礦泉水、龜苓膏等挑出來再運出去,在路邊叫賣。還有部分工人,下班后就加入到橋頭的叫賣隊伍。
下午五點,分揀工人下班,新港村橋頭熱鬧起來,商販越來越多。記者剛過去,就看到之前見過的分揀工人。
一位商販說,她就是垃圾分揀點工人。下班后過來,把今天撿來的食物賣掉。一般情況下,只告訴顧客食品是從飛機上弄來的,不會透露更多細節。
記者花了20塊錢,買到三大袋食品,包括十二斤榨菜、一大袋面包和一大袋濕巾。不少外包裝上有油跡,靠近聞還會有些味道。知情人士:“里面什么都有,旅客的嘔吐物啊,真的很惡心……都是別人吃剩下的,冬天還好, 夏天很臭很臭的!”
有些已開封過的食品如飲料,分揀人員會勾兌,將兩瓶灌到一瓶,再出售。購買這些食品的多是在機場施工的工人或附近住戶。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