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公募基金圈視為“高富帥”明星基金經理的陳揚帆,“奔私”成立猛犸資產后卻飽受質疑,昨日被市場曝出陳揚帆在管理光輝歲月等私募產品期間,隨意提取業績報酬,棄持有人利益于不顧的消息,對于甚囂塵上的傳言,昨日晚間,中國基金業協會也表示將對猛犸資產業績報酬提取情況展開自律調查。
明星經理“縮份額法”提報酬
昨日市場傳聞,陳揚帆在去年7-12月期間的業績高點時對光輝歲月提取了三次業績報酬,但每次提取都沒有以任何形式通知持有人,并且猛犸資產的報酬提取方式采用了極為隱蔽的“縮份額法”進行計提,在有限的信息披露中,投資者無法看到產品資產已經縮水,被虛高的凈值所蒙蔽,在投資者看來這種不透明的業績報酬計提行為是非常不合理的。此外,傳言指出,據多方提供的不完全數據,陳揚帆在此前幾次計提中可能獲得上億元的業績提成收入。
公開資料顯示,光輝歲月成立于2015年3月6日,封閉期為一年,部分投資者透露,光輝歲月截止到2月26日的凈值已經跌至0.89元。眼下,光輝歲月封閉期結束在即,投資者已面臨虧損,對于猛犸資產提取報酬的合規性引起了投資者的質疑。
有投資者指出,按照合同約定,業績報酬計提日為委托人贖回日、分紅日、清算日或業績報酬結算日(開放日的前一個交易日),成為業績報酬計提日。3月21日之前,該產品未曾有過分紅,封閉期間投資者無法贖回,只能申購,也就是說,本不應出現業績報酬計提。此外,基金管理人提取業績報酬對持有人利益來說非常重要,猛犸資產卻未告知投資者,讓人費解。
猛犸自稱“不違約”
對此,猛犸資產市場總監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提取產品業績報酬是按照產品高水位法的規則計提,也就是說每當產品凈值創歷史新高時即可計提,不一定非常規律。
昨日,猛犸資產在發布的《嚴正聲明》表示,公司所有產品合同均經公司合規部門及托管機構的法律合規部審查后經當事各方自愿簽署后施行,合同合法合規;有效“份額法”與“凈值法”同屬業內通行的業績報酬提取方法,對各方實際利益并無區別;雖然此前合同并未規定份額法的管理人告知義務,但現在認識到如果能夠及時告知客戶會提升客戶體驗,這是客服工作的不周之處,已經進行了改進。
協會介入確存披露不明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關于猛犸投資陳揚帆的傳言也引起了中國基金業協會的關注,基金業協會表示已經要求相關機構做出說明,并按程序啟動調查工作,對有關情況予以全面核實。
那么,猛犸資產計提業績報酬的方式究竟是否合規?格上理財研究員梁曉丹指出,猛犸投資是采用單人單水位法提取業績報酬,即對每個投資者的每筆投資創新高后提取。業績報酬提取在體現方法上有基金份額扣減和基金凈值減少兩種,從根本上來說投資者所獲取的收益沒有本質差別,但在感知上會有區別。
通常而言,私募基金均在合同內規定了業績報酬的提取方式以及提取時間,在基金創新高后,有些私募基金管理人按月計提,有些則按季度或年度計提。是否僅限于贖回開放日才提取業績報酬,行業內目前并無統一標準。
不過,猛犸資產在信息披露方面確實不公開透明,格上理財建議,一方面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更加全面地向投資者披露信息,如提取業績報酬后投資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額變化、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所對應的基金資產等。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應當在簽訂基金合同時仔細研讀合同條款,在確保自己都明晰合同內容后再行簽訂,并且及時了解自己所持有基金份額對應的基金資產狀況,不單以基金凈值作為基金收益的衡量標準。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