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專電(記者王曉潔、呂冬)騰訊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風潮全景解讀報告》指出,分享經濟有力推動了供給側改革,但也面臨消費者權益保障等四大挑戰。
首先是消費者權益保障。分享經濟平臺上,供需雙方都是陌生個體,存在信任風險。如何保障消費者權益,是分享經濟的核心挑戰。企鵝智庫調研顯示,39.9%的受訪者對拼車服務的安全有所顧慮;在私廚服務領域,69.1%的受訪者表示不信任陌生人,18.9%受訪者擔心食品安全。
其次是勞動者權益保障。分享經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隱性就業,而非傳統雇傭的勞動關系脫離了社會保障安全網,易發生勞動維權爭議。在海外,租車平臺曾陷入雇員糾紛,家政服務分享企業甚至因勞工訴訟破產。
三是對現有監管模式構成挑戰。分享經濟行業門檻遠低于傳統行業,如出行領域的專車司機、短租領域的個體房東、私廚領域的家廚,均無需獲得政府機構頒發的許可證。如何對分享經濟平臺實施有效監督是政府部門面臨的挑戰。
四是稅收政策不明確。分享經濟平臺按何種稅率納稅、個體參與分享經濟除平臺抽成外是否需為所得收入納稅等問題仍有待明確。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政府在不斷完善監督、管理政策的同時,應大力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分享經濟的信用水平、提升市場效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