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03日訊
3月3日起,中國進入“兩會時間”。兩會對于我們把握未來經濟趨勢和政策導向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牽動著A股市場的神經。2月底,A股遭遇暴跌行情,但“兩會”前的暴跌反而使“兩會”后的拋壓被提前釋放。機構建議,會后可重點關注兩條主線,分別為供給側改革(鋼鐵、煤炭、建材、有色、化工)、消費服務業(教育、傳媒、信息服務)。
歷史上“兩會行情”大概率存在
“兩會行情”有沒有?歷史經驗表明,“兩會行情”大概率存在,且會前勝過會后,會前中小盤好于大盤。1-2月是經濟數據發布的真空期,兩會前夕投資者對政策預期開始發酵,帶動兩會行情啟動。兩會期間及閉幕后一個月,兩會不再是影響市場波動的核心因素,大盤上漲概率趨于50%,但中小、創業板回落的概率接近100%。
拋壓提前釋放 今年“兩會行情”輕裝上陣
廣發證券指出,在2月底的暴跌影響下,今年“左側”的“兩會行情”低于預期。但換個角度來思考,“兩會”前的暴跌反而使“兩會”后的拋壓被提前釋放。再加上近期市場情緒極度悲觀,對“兩會”的政策預期很低,因此一旦正式召開的“兩會”稍有亮點,都可能讓市場理解為是“超預期”。今年的“兩會行情”將輕裝上陣,將2月的市場“喘息期”延續到3月底。
“新熱點”會后接力成為長期受益主題
由于每年兩會的提案議案數量超過5000份,匯聚八方聲音,因此還會有很多與時俱進的“新熱點”不斷涌現,代表著未來變革的方向。
“新熱點”會后接力,2013年的“大部制改革”、2014年的“一帶一路”與2015年的“互聯網+”就是最好的佐證。
2013年的“大部制改革”主要涉及了“食品藥品安全”和“文化傳媒”主題。兩會閉幕后,“食品安全”和“文化傳媒”成為貫穿13年全年的大主題。
2014年兩會著重強調的“區域經濟規劃建設”帶動了“一帶一路”等主題的全年表現。14年兩會閉幕后,“一帶一路”也成了14年貫穿全年的活躍主題,超額收益顯著。
2015年兩會對“互聯網+”的表述為15年牛市添了一把柴,“互聯網+”相關主題持續引爆市場。兩會結束后,“互聯網能源”、“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等相關板塊輪流表現,“互聯網+”成為15年市場最熱詞匯。
由此可見,關注兩會“新熱點”,可以作為布局全年主題投資的重要線索。廣發證券認為,可以沿著如下兩條線索前瞻思考兩會熱點——
一、“供給側改革”主線——鋼鐵、煤炭、建材、有色、化工
廣發證券指出,隨著“供給側改革”這一名詞的正式提出,高層在多個正式會議場合頻繁提及,預示著供給側改革已成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主線之一。無論是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針對“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的部署,還是央行等八部委《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中“保七大重點領域、壓五大產能過剩領域”的表述,都表明了政府將秉承“加減法”、“有保有壓”的結構化調整思路。相信在16年開春的重磅會議上,“供給側改革”仍將是會議熱議的焦點之一。
近期國務院已分別下發了鋼鐵、煤炭行業的去產能指導意見,而水泥行業有部分代表省份也已出臺去產能方案,預計更進一步的具體措施和方案仍將是16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要內容,行業供給改善、價格已出現提升的水泥、鋼鐵、有色等傳統行業有望受益。
二、產業升級新方向——消費服務業
“十三五”規劃總綱的草案將提交至全國人大,本屆兩會的一個重要議程就是討論并審議“十三五規劃”,會后將通過官媒正式發布。“十三五”規劃建議關注智能制造、信息消費及服務業。
廣發證券認為,消費服務業將是未來最為確定的產業發展方向。一方面,中國人均GDP的提升會帶來需求層次的升級,在物質需求基本得到滿足的基礎上對精神需求的渴望度上升;另一方面,中國人口結構的變遷會帶來消費結構的變化,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會帶來對醫療、養老領域的需求,而二胎放開則會帶來教育、娛樂等領域的需求。
在消費服務業中著重關注教育、傳媒、信息服務。資產周轉率的變動趨勢是行業供需結構發展情況的最好反應,而此前A股市場的幾輪成長股均具備資產周轉率大幅上升的共同特征。2012年以來,教育、傳媒、信息服務等消費服務業的資產周轉率大幅提升,可以預見這些行業將是未來誕生A股成長股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