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同時代里,“男神”的形象各不相同。放眼今天,“花美男”和“小鮮肉”大行其道,而回望80年代,中國最流行的卻是硬漢或小生的形象,他們幾乎滿足了那個年代對于“男神”的所有標準,你印象中的男神是誰呢?說出來就會暴露年齡了吧。
郭凱敏邁上銀幕的第一步是在《第二個春天》中扮演一位海軍小戰士。雖然這個角色的戲不多,但他勁頭十足。除了是第一次演戲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由此實現了“參軍”的夢想。
1979年,郭凱敏飾演了電影《廬山戀》中傻氣憨直的男主人公耿樺。該片拍攝期間,導演事先告訴女主演張瑜要拍“吻戲”,卻沒有告訴郭凱敏,“當她心潮起伏的時候,覺得這個‘孔夫子’怎么還這么傻呢?這很好玩的。”張瑜在他的臉上親了一下,郭凱敏的臉頓時紅了。攝影師跟得很緊,“一次就成功。”正是這一在當時看來可謂“驚世之吻”的鏡頭,讓郭凱敏一炮走紅。還有人認為,銀幕上的他與朱時茂神似,甚至有些“撞臉”。
要是談“奶油小生”,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唐國強,因為“奶油小生”這個詞就是由他而來的。2006年做客《流金歲月》時,唐國強披露了“奶油小生”來歷,“因為我喜歡吃奶油蛋糕嘛,等到《小花》劇組后來拍內景的時候,這個光線打的也柔和一些,所以皮膚特別細膩,當時陳沖就開了一個玩笑,我哥干脆叫奶油小生吧。”然而,在當時這種類型的男性在電影銀幕上不是主流。唐國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冷峻是唯一的,漂亮是臭不可聞的”。
除了三浦友和的喇叭褲,費翔式發型在那個年代也成為潮流。費翔在1987年頂著波浪卷發型走上春晚,他在臺上又唱又跳,“一把火”把萬千少女的心口都燒得旺旺的。當時很多年輕人也效仿費翔,2010年趙本山一組年輕時劇照曝光,人們看到照片里吹著蓬蓬頭、戴著大墨鏡、身穿格子襯衣的趙本山,造型酷似費翔。
周潤發1974年畢業于香港無線藝員訓練班,1976年初涉影壇,上世紀八十年代港片鼎盛時期,開啟了槍戰片、賭片等類型片先河,成為香港“暴力美學”風格電影的代表人物。
1980年,無線電視臺播放了25集電視連續劇《上海灘》,產生轟動。周潤發在這部戲中飾演矛盾、猶豫、冷酷的許文強,成為無數觀眾的夢中情人,標志性的白圍巾更流行一時。
秦漢是瓊瑤戲中的第一愛情小生,他外表英俊,性情沉郁,談吐文雅,很有君子的味道,只有他才懂得“柔柔的眼光,深深的注視”,懂得什么才是憂郁、深邃。“白馬王子”、“大眾情人”、“完美小生”這些讓人心跳的稱謂,對他來說都當之無愧。就連瓊瑤也驚嘆,“秦漢,始終給人一種談吐舉止文雅,很君子的味道。他演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就是我的《幾度夕陽紅》,飾演四十幾歲的中年男人,詮釋得很好。”
秦漢與林青霞曾被譽為銀幕上的“金童玉女”,兩人也曾是情意綿綿的愛侶,但最終未能成為眷屬。
20世紀90年代少女們喜歡的男神以“四大天王”為代表:綜合王劉德華、歌神張學友、舞王郭富城、文藝氣質王黎明。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各式各樣的明星周邊產品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并熱銷,四大天王的唱片,磁帶、海報、貼紙、卡片均被搶購,而四人的穿著、發型、聲線等都被無數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