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文姬 張瑩)今天發布的中國地貧防治藍皮書指出,“地中海貧血”患者輸血治療的費用月均逾3000元,六成患者的輸血治療費用不能報銷。
“地中海貧血”(以下簡稱“地貧”)是一種遺傳性血液疾病,曾因高發于地中海沿岸和東南亞國家而得名,“地貧”患兒生長發育明顯滯后于正常兒童。目前我國廣東、廣西等10省份已成為高發區。該藍皮書由中國公益研究院和慈善組織天使媽媽聯合發布。
“地貧”基因攜帶者 我國高達3000萬人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共有重型和中間型“地貧”患者30萬人,“地貧”基因攜帶者高達3000萬人,涉及近3000萬個家庭1億人口。
“地貧”患者治療有兩種選擇,一是輸血替代治療,即終生輸血和使用去鐵劑,年均治療費用高達10萬元以上;二是移植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臍帶血移植),這是目前唯一能夠根治“地貧”的方法,平均醫療費用40萬元左右。
藍皮書指出,根據數據統計發現,“地貧”患兒的身高都要比正常兒童低10厘米左右。
“地貧”患兒的出現,降低了我國人口素質,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九成以上“地貧”患者家庭 年收入低于6萬元
藍皮書調查發現,“地貧”患者家庭普遍收入較低,難以承受高昂的醫療費用?!暗刎殹被颊呒彝ナ杖氲陀?萬元的占78.1%,低于6萬元的占95.9%,而一個6歲“地貧”患兒一年輸血、排鐵及檢查費用就高達6萬元,隨著年齡增長治療費用會大幅增加,這會使絕大部分患者家庭陷入赤貧。
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醫保普及后,名義報銷比例已達75%左右,但實際報銷比例只有30%左右。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輸血和排鐵治療大多屬于門診治療,多地規定門診治療不予報銷或報銷額度較低;二是多地規定每次治療費用報銷都要扣除起付線,輸血治療每次費用平均600元左右,報銷起付線為500元,扣除起付線后每次只能報銷幾十元;三是部分地區排鐵藥物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每月3000多元的排鐵藥物無法獲得報銷;四是部分地區醫院沒有排鐵藥,家長只能自己購買,無法報銷。
全國人大代表包瑞玲建議,一是打通門診治療和住院治療通道,在門診進行的輸血和排鐵治療也給予報銷;二是降低或取消輸血和排鐵治療費用報銷起付線;三是將排鐵藥物納入新農合和城居保報銷范圍;四是政府出面與排鐵藥物企業談判,降低排鐵藥價格,確保藥物供應。文/記者 李文姬 張瑩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