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29日訊
G20中國年始發:把結構性改革貢獻給世界
“我來過上海很多很多次,多得都記不清了。”站在上海陸家嘴香格里拉酒店的窗邊,遙望黃浦江對岸鱗次櫛比的建筑,高盛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柯恩(Gary Cohn)對上證報記者感嘆道,第一次來的時候,對面還沒有這么多高樓,“你看現在,有這么多。”
而當記者與迪拜國際金融中心管理局的代表——首席業務發展官薩爾曼·杰弗里(Salmaan Jaffery)對話時,他兩次強調,非常榮幸來到中國,“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市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柯恩和杰弗里都是“中國速度”的見證者,當他們和其他大約700位代表一起,現身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現場,這不僅是一場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之間的對話,同時也成為一場為世界經濟前景謀略,并且不僅僅只是政府決策層參與的多邊“頭腦風暴”。
這是中國擔任2016年G20主席國后主辦的首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各方代表熱議世界經濟前景、商議協調各自的政策立場,為今年稍晚即將召開的G20杭州峰會預熱。
而各國財金首腦也在此次上海會議上回應了世界需求,27日發布的公報指出:將各自和共同采取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來應對風險、增強市場信心和促進經濟增長。
可以看見,G20的“中國年”,正讓這個多邊組織從各自獨立的危機處理模式,漸漸邁向一個能夠進行長期規劃的平臺。
以結構性改革促產出增長
2016年的開局,全球經濟看起來極不穩定,無論是石油等大宗商品,還是多個國家的股市及新興市場匯率都發生了顯著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而貨幣戰爭的“魅影”若隱若現。此前曾使用過的“藥方”似乎不再奏效。
根據G20發表的會議公報,對全球經濟前景進一步向下修正風險的擔憂日益增加。不過,近期市場波動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經濟基本面。多數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將繼續溫和擴張,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將保持強勁。
作為重要的全球性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平臺,G20被寄予厚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晚發表視頻講話指出,希望各方充分發揮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臺”的優勢,為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作出不懈的努力。
而與會代表正在回應人們的期待。G20指出,需要采取更多行動,以實現提振全球增長的共同目標。“我們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來實現這些目標。”
彭博社分析指出,這次會議旨在讓政府起到更大的作用,讓中央銀行行動少一些。
公報指出,僅靠貨幣政策不能實現平衡增長。“我們重申發揮宏觀經濟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相輔相成的作用,為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提供支持。加快結構性改革將提升中期潛在增長,并使經濟更具創新性、靈活性和韌性。”“2016年,我們將優先推進并特別強調實施調整后的國別增長戰略,以便到2018年實現產出額外增長2個百分點的目標。”
其中,結構性改革成為此次上海會議的關鍵詞之一。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指出,深化結構性改革是有效應對全球經濟中長期挑戰的根本手段,核心是矯正各種扭曲,改善資源配置。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其中包括簡政放權及放松管制、價格改革、鼓勵創新、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以及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他表示,目前看,改革總的效果是好的,經濟結構不斷得到優化。2015年,中國經濟中消費占GDP比重達到66%,服務業超過55%,投資占比大幅減少,但社會投資特別是技術設備投資增長較快。這些改革措施使資源配置得到改善,就業比較充分,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支撐了全年6.9%的增長。
野村亞洲(除日本外)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市場研究主管蘇博文(Rob Subbaraman)指出,“一方面要推進艱巨的供給側改革,另一方面又要確保GDP增速不會過度下滑,兩者的動態權衡絕非易事。”他進一步預計,中國決策層會繼續采取折衷做法。也就是說,中國會擇機逐步推進供給側改革,同時在必要情況下進一步放松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允許人民幣對美元有序貶值以及實施一些量化限制措施來緩解國際收支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27日則表示,更有活力的結構改革是必要的一攬子政策的關鍵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