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兩次成功“穩(wěn)匯率”的經驗與啟示
來源:證券時報 發(fā)布時間:2016-02-24 08:50:54

敬畏但不要迷信市場。要讓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不要替市場去選擇、去判斷均衡匯率的水平。均衡匯率不是事前可以預知的,不要指望一次性的匯率水平調整可以打消市場預期。所謂不迷信市場,則是指不要為市場預期所左右,因為市場總是容易陷入情況一好就會永遠好、一壞就會永遠壞下去的單邊線性思維定式,最終導致市場超調。

當前,我國面臨資本外流、儲備下降、匯率調整的壓力。然而,1994年匯率并軌和1998-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們曾經面臨類似的挑戰(zhàn),最終圓滿完成了“匯率穩(wěn)定、儲備增加”的任務。認真學習借鑒這兩次貨幣保衛(wèi)戰(zhàn)成功的經驗,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堅定匯改必勝的信念。

一、前兩次貨幣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于今天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1994年匯率并軌和1998-2000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戰(zhàn)勝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的成功經歷,從不同角度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

一是“攻”與“守”的階段不同。1994年“穩(wěn)匯率”是從無到有,不但要阻斷人民幣貶值螺旋,還要增加外匯儲備,以及推進人民幣經常項目有條件可兌換。1998年“穩(wěn)匯率”卻是要守住人民幣匯率不跌,守住外匯儲備不降,同時還要守住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成果不失。

二是“主”與“次”的目標差異。1994年,“穩(wěn)匯率”是外匯短缺環(huán)境下的主要矛盾,宏觀調控極力配合完成“穩(wěn)定匯率、增加儲備”的工作任務。當時經濟內外均衡目標高度一致,高利率政策既有利于抑制經濟過熱,也有利于支持匯率穩(wěn)定。1998年,“保增長”是主要矛盾,“穩(wěn)匯率”是要給“保增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金融環(huán)境。低利率政策主要服務于“保增長”目標,“穩(wěn)匯率”只能依賴于“強管制”手段。

三是“放”與“收”的手段差別。1994年,由于開放程度較低,除取消外匯留成與上繳是收緊管理外,匯率并軌、實行銀行結售匯、建立全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外匯市場、實現(xiàn)人民幣經常項目有條件可兌換都屬于制度紅利。因此,1994年的“穩(wěn)匯率”是靠改革和發(fā)展的辦法來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而到1998年時,新體制已運行多年,人民幣也已實現(xiàn)經常項目完全可兌換,亞洲金融危機暴露了新體制的一些問題。所以,1998年“穩(wěn)匯率”主要是靠加強和改進外匯管理來實現(xiàn)。

可以說,“8.11”匯改后所遇到的問題,在那兩次都基本經歷過。與當年相比,現(xiàn)在的明顯優(yōu)勢在于:

一是經濟體量大,抗風險能力強。2015年,經濟規(guī)模分別相當于1994年和1998年的14倍和11倍。這導致,2015年資本項目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高達6362億美元,絕對規(guī)模分別相當于1994年和1998年的27.0倍和25.4倍,但差額與GDP之比是-5.7%,分別僅為1994年和1998年的1.4倍和2.4倍(見圖1)。

二是外匯儲備多,對外償付能力足。2015年底,外匯儲備規(guī)模相當于1994年和1998年的65倍和23倍,進口支付能力是1993年和1997年的10倍和4倍。

三是政策底牌多,危機應對空間大。迄今為止,當局主要是以拋售外匯儲備、宏觀審慎管理等市場化手段來應對資本流出沖擊,基本沒有出什么新規(guī)定。當局了解市場情況、主導交易規(guī)則、掌握政策工具,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二、戰(zhàn)術上仍需要重視當前遇到的新挑戰(zhàn)

一是大多數(shù)人對于資本外流、匯率貶值壓力的持續(xù)性和嚴峻性,在思想和措施上準備不足。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過去較長時期,我國經歷的是資本流入、人民幣升值壓力,現(xiàn)在看到人民幣匯率波動難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尤其是市場習慣于一遇到壓力,當局就強力維穩(wěn),而這次卻交由市場決定,難免不適應。而市場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加劇了市場恐慌。

二是中國國際影響力提高、政策溢出效應增大,政府有太多的兩難甚至多難選擇,政策出手難免有顧慮。比方說,1994年匯率并軌,人民幣匯率一次性較大幅度調整,當時國際社會可能不太關注中國的匯率政策變化。而現(xiàn)在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人民幣匯率政策的一舉一動都舉世矚目,“8.11”匯改的市場化初衷就一度被曲解為競爭性貶值。再比方說,以前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不大,人民幣可兌換程度不高,怎么管理外匯,基本屬于內部事務。而現(xiàn)在人民幣已被納入特別提款權第三大權重籃子貨幣,這既是對中國在改革貨幣和金融體系方面所取得進展的認可,同時也是對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鞭策。

三是現(xiàn)在經濟更加市場化、國際化,許多傳統(tǒng)政策工具已不復存在,即使存在,管理可能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得心應手。例如,1994年和1998年時,國家還有強制結匯或者限額結匯的要求,現(xiàn)在即便把意愿結匯恢復到強制結匯,而因為出口可以收人民幣,這一要求已經難以落實。再如,1998年時可以限制購匯對外直接投資,而現(xiàn)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正如火如荼。還如,過去個人因私出境一年才能少量購匯1000或2000美元,現(xiàn)在個人沒有任何原因可一年購匯50000美元。而調整個人外匯政策一向非常敏感,1994年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動到個人外匯,仍允許個人全額保留外匯。

四是資本集中流出壓力上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占比下降,穩(wěn)定匯率的難度增加。2015年,資本項目逆差(含凈誤差與遺漏)與GDP之比為-5.7%,高于1994年的3.9%和1998年的-2.4%。同期,基礎國際收支(即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差額合計)順差3703億美元,分別為1994年和1998年的9倍和5倍,但基礎國際收支順差與GDP之比為2.7%,低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別為6.8%和6.9%的水平(見圖2)。這意味著與前兩次相比,當前應對資本集中流出,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提供的對沖能力減弱。

三、認真汲取前兩次“穩(wěn)匯率”的成功經驗

堅定匯改必勝的信念。有信心不一定贏,但沒有信心一定輸。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是建設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必須邁過去的坎兒。如前所述,今天遇到的困難,一二十年前基本都遭遇過,也都被戰(zhàn)勝過。今天,不過是要以與時俱進的方式方法,來重新克服和解決。1994年初,我國只有200億外匯儲備,一年之后能夠實現(xiàn)匯率升值、儲備翻番;1998年初,我國只有1400億外匯儲備,三年之后能夠實現(xiàn)匯率不貶、儲備不跌。現(xiàn)在,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外匯儲備充足、調控經驗豐富,沒有理由打不贏這場匯改攻堅戰(zhàn)。

政策目標要前后一致。沒有十全十美、利弊絕對清晰的政策方案。關鍵是政策目標要早定,而且定了以后就不要隨意更改。政策搖擺不定,會增加市場不確定性,猶豫不決還可能錯失良機。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國歷經三年之久的資本流出沖擊,仍能取得匯率不貶、儲備不降的勝利,就在于1998年初就果斷決策,對外承諾人民幣不貶值,沒有任何拖泥帶水。期間,盡管各界對此一直頗有爭議,但官方從來沒有松過口。直到2001年亞洲危機基本平息,才開始醞釀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后因“9.11”恐怖襲擊,國際金融形勢突變,一直拖延到2005年7月才實施。

手段要與目標相一致。在保持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前提下,應對資本外流,不外乎匯率、儲備、管制等外匯政策工具。政策目標明確后,出臺的政策工具要服務于政策目標,向市場傳遞清晰的信號,這有助于增強政策公信力,改善政策實施效果。1994年匯率并軌時期,不論是宏觀調控政策,還是外匯管理放或者收的措施,都是針對鼓勵收匯結匯、抑制購匯用匯,形成開源節(jié)流、疏堵并舉的合力。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宏觀調控“保增長”,外匯管理“穩(wěn)匯率”,分工明晰,提高了人民幣不貶值承諾的市場可信度以及成功的概率。

牢牢把握改革開放的主動權。“主動、漸進、可控”的“三性”原則,不僅適用于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適用于人民幣可兌換和國際化。從1994年的經驗看,有些政策不合時宜,予以調整(如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取消外匯兌換券等),并無礙市場化目標的最終實現(xiàn)。只有渡過艱難的此岸,才可能到達光明的彼岸。如果說1998-2000年數(shù)年時間為信守人民幣不貶值承諾付出了一些代價的話,那么與2001年以后持續(xù)十多年的匯率單邊升值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相比,當時那點付出又算得了什么呢?而且,之后又有多少人還記得呢?

活學活用國際規(guī)則和慣例。其實,在走到啟用“國際收支保障條款”的危機時刻之前,國際規(guī)則和慣例已經給各國預留了巨大的政策空間。例如,經常項目可兌換,允許真實性審核,只要它不造成過分的延誤;經常項目可兌換只管兌換不管交易,如果因交易限制而導致兌換的不便,不構成限制;經常項目可兌換只管對外支付和轉移,不管對外收入,等等。再如,資本項目可兌換允許出于宏微觀的審慎目的,對跨境資本流動實施逆周期調節(jié);資本項目可兌換沒有國際統(tǒng)一標準和要求,國際組織也容忍保留適度的資本管制措施,等等。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外匯管理政策的調整,就不是重走人民幣不可兌換的老路,而是一次落實經常項目可兌換條件下的真實性審核原則的實戰(zhàn)演習。

敬畏但不要迷信市場。所謂敬畏市場,就是要讓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不要替市場去選擇、去判斷均衡匯率的水平,因為當局在這方面并不比市場具有更多的信息或專業(yè)優(yōu)勢。均衡匯率不是事前可以預知的,不要指望一次性的匯率水平調整可以打消市場預期。所謂不迷信市場,則是指不要為市場預期所左右。因為市場總是容易陷入情況一好就會永遠好下去、一壞就會永遠壞下去的單邊線性思維定式,最終導致市場超調。為避免市場匯率偏離均衡匯率太遠,當局根據市場承受能力、宏觀調控需要,對市場失靈進行適當?shù)母深A仍是必要的。

(管濤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成員、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