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深評】
甘肅武威記者被抓案,你還記得嗎?今天,有媒體發文還原武威記者張永生被抓過程,其中提到相關人士透露:張永生連洗浴城都沒進,所謂嫖娼,子虛烏有。是十幾個便衣直接在大街上把其帶走的。這讓輿論又關注到武威事件后續。
2月6日,甘肅省檢察院公布審查結果,張永生敲詐勒索的犯罪事實清楚,其嫖娼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撤銷行政處罰決定。
半個多月過去,張永生究竟是如何被嫖娼的?對執法過錯的責任人員是如何處理的?張永生會獲得國家賠償嗎?司法機關會糾錯追責嗎?張永生所謂的敲詐勒索,誰來答疑?此事,會成為爛尾新聞嗎?
聽聽啟明怎么說,請點擊上方《明說吧》視頻節目吧:)
【今日速評1】開放小區違背《物權法》嗎?聽最高法回應——
昨晚我們播出節目《你同意拆你家小區的圍墻嗎》,當晚搜狐客戶端節目主頁就收到了2萬多條評論,可見人們對這個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有多關注。很快,《人民日報》發文解析,拆除小區圍墻,不是中央拍腦袋決定的。
今天上午最高院在《物權法》答記者問時也提到了此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程新文說,這一意見屬于黨和國家政策的層面,涉及包括業主在內的有關主體的權益保障問題,還有一個通過立法實現法治化的過程。法治化意味著什么?需要相關政策立法保障嗎?民意如何采納?小區不再封閉,開放到底有多遠?
【今日速評2】多校劃片教育新招 學區房會白買嗎?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下發了《關于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多校劃片是指一個小區對應多個學校,多校劃片會將熱點小學、初中分散至每個片區,確保各片區之間大致均衡。
這個通知,對于深受詬病的學區房制度會帶來哪些沖擊?會為擇校熱退燒嗎?多校劃片的隨機排位能夠保證透明公正嗎?真正實現教育資源的均等分配,這是治標還是治本之策?
親們,視頻內容將會在今晚20點30分準時上線,敬請點擊。
搜狐出品《明說吧》:周一到周五每晚八點半,在搜狐網,搜狐視頻,搜狐新聞客戶端,手機搜狐網,四端同時上線。點擊《明說吧》,我們與您一起縱論天下事。
《明說吧》微信公眾號:明說吧欄目
《明說吧》公眾平臺地址:http://mp.i.sohu.com/s40000233710315/profile
《明說吧》視頻主頁地址:http://tv.sohu.com/s2015/stx/
【昨日節目回顧】《你同意拆你家小區圍墻嗎?》
今天元宵節,啟明先給您問一聲元宵節快樂,過年最后一天,煙花爆竹趕緊放。今天,有一個表面貌不驚人的新聞也點燃了輿論。
昨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其中有這樣一個信息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大家聽明白了沒有,“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要打開就得拆除圍墻。
這個新聞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擔心,我買小區,看中的就是環境優美安全封閉,難道我家小區就這樣成了公家花園,還有安全、環境等等問題都咋辦。有網站調查,打開我家大門,七成網友不樂意。
(一組網友聲音)
要說這些心理也是人之常情,那么,為什么要拆墻?其實意見也說得明白: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話扯得遠一些。每年,各種機構都要對中國各大城市的交通狀況進行排名,排出十大擁堵城市。那么最新的排名是怎么樣的呢?北京,首堵,當仁不讓排第一。那么第二是誰?您如果不看榜單,可能就脫口而出:上海唄。那您就錯了。上海不僅不是第二,也不是第三,而是第七。同樣是超級大城市,上海的交通為什么明顯好于北京呢?有誰想過沒有?
有次我在上海打車,與司機師傅聊過這個問題。他給出的答案讓我真有茅塞頓開之感,遇到高人了!他說啊:北京大路多,大馬路一馬平川;上海小路多,路路相通。大馬路看似暢通無阻,但一遇事故就堵成一遍,因為你沒法從大路上下來拐到小道上去。上海的各種小街道看似狹小,但路多啊,大路不通走小路,這條小路不通走另一條小路,條條道路通羅馬。這位司機還說,大路就好比大動脈,大動脈重要不?重要!但你只有大動脈,沒有毛細血管,成不?不成!這位司機師傅一番話,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比罷北京與上海,再來比一下成都與紐約。上圖,如圖所示,是成都市區的局部地圖。再看這張圖,與剛才那張圖同樣比例,是紐約曼哈頓的街區圖。大家有沒有發現兩者最大的不同?曼哈頓的街道可說是密密麻麻,而且相互串通,相比而言,成都的街道就比較稀少了。曼哈頓的道路有多密集?共有大道15條,大道與大道之間的距離最遠300米左右,大多數相隔150-200米;曼哈頓共有200多條小街道,相互間的間隔80米左右。為什么成都比紐約還要擁堵?為什么中國的城市越來越堵,大馬路、高速路、環線,不斷的擴建,還是堵?圍墻太多,小路太少,毛細血管不通了,就是答案之一。
所以中央提出打破圍墻,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是把這當做解決城市擁堵的鑰匙,值得叫一聲“好”。當然了,還是那句老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有人就提出,按物權法規定,建筑區劃內的道路屬于業主共有,恐怕不是政府想公共化就能公共化的。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
但啟明認為,這還不是問題,政府可以與業主協商、向業主購買嘛。還有人提出,中國的大城市,中心城區的封閉式小區其實并不多,即便有,占地面積也普遍不大,真正圈地比較厲害的是各類機關衙門、高等學校和體育場館。如果打開封閉式小區為了緩解交通擁堵,就理應從這類機關開始,這樣才能給住宅區開放做好表率。哎,這個觀點,我舉雙手贊成,打破圍墻,先從政府機關開始。舉單手就成了,何必要舉雙手?我這舉雙手,另有含義。舉左邊這只手,是贊成打破圍墻緩解交通,舉右邊這只手,則是贊成打破圍墻,走向開放。
政府機關該不該開放,像西方的一些地方政府一樣,允許老百姓近距離親近,不要那么威嚴,讓人敬而遠之,做一個親民的政府?首先就要打破圍墻。至于說高校,“沒有圍墻的大學”,那也是中國輿論數年來一直大聲疾呼的事情,中國的大學不僅有圍墻,甚至還憑這堵圍墻收費,那也是天下奇葩。
(大學圍墻收費等相關視頻)
趁這個機會,把中國大學的圍墻給拆除掉,迫使它們不得不走向開放,絕對不是歪打正著,而是一石二鳥。
明說吧,打破圍墻,有利于緩解交通、道路公共化,拆墻誠可貴,開放價更高。拆墻前,安全要保障,管理要提升。
進入今天的速覽時間。先給您看一段視頻:
(當年上節目視頻)
看了視頻,您知道我要說的是誰了吧。加引號的郭英森。5年前,郭英森參加真人秀《非你莫屬》節目,提到研究的“引力波”,遭到嘉賓與主持人打斷、譏諷。就在本月,引力波被證實了,郭英森當年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引發很多議論。
啟明看來,郭英森雖然是初中學歷,但他也是所謂民間科學家。他們的努力也是有價值的,例如在博物學中,鳥類和昆蟲的新種發現,很多就是愛好者完成。
但是,《非你莫屬》節目中那些嘲諷、打斷郭英森的嘉賓與主持人,禮節上當然是有欠缺的。這種欠缺,一方面是出于輕視,另一方面,也許是節目效果的需要。所以人們批評啊,節目本身格調低下,主持人風格低級,嗯,就是這個理兒。
啟明認為,這次郭英森事件傳播中有很多誤導。微信最初傳播的帖子的標題是:“5年前節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這被很多人理解為他是“第一個在節目中提到引力波的人”,還有文章描述為“中國下崗工人在電視欄目中首提“引力波”,卻遭嘉賓無情打壓,本可能產生在中國的諾貝爾獎就此拱手相讓”,你看,轉帖成了哈哈鏡,失真了啊。
不過,科學不講民主、也不講感天動地的愚公精神,再多人為郭英森叫好,也并不能絲毫增加他的科學性。所以,誤導引發的輿論場的民粹、反智言論,并不好。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更理性更科學的聲音馬上就出現了。先是著名的科普網站果殼發表文章,揭露郭英森認為自己獨創的理論都是從科普作品上抄來的,接著,知乎上面關于郭的討論例如別被偽科學蒙蔽在朋友圈中熱傳,接下來就是各媒體跟進,探討節目娛樂導向,尊重夢想與尊重科學關系等。最終輿論場中呈現出公正、理性的局面,既批評嘉賓與節目,同時,也剖析民科、偽科學。自由的思想市場中,總能去偽存真,自己尋找到最正確的輿論導向。
去偽存真的不止關于民間科學家的炒作。前不久沸沸揚揚的上海女與男朋友春節返鄉,一頓飯后逃離的消息也被網絡部門證實為假的。發帖者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邊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婦徐某某,春節前夕與丈夫吵架,發帖宣泄情緒。值得提醒的是,即使這個消息是假的,但它引發的情緒卻是真的,那是是中國城鄉存在的問題,甚至還有地域歧視問題。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我們不能回避那些被損害的、落后于時代的地域與人群。
還有一樁不斷反轉的天價魚新聞也終于塵埃落定。哈爾濱松北區“天價魚”事件專項調查組稱已完成對相關問題的調查,最終推翻了15日就得出的“沒有違法”結論,轉而認定該事件為一起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惡劣事件,并做出吊銷涉事飯店營業執照,對店主罰款50萬元等處罰決定,同時啟動對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的問責程序。在反反復復之后,正義終于到了。有人說,你看新聞又逆轉了吧,但是啟明認為大家不能消費逆轉這個詞,在一驚一乍的狂歡中,缺乏追求真相的耐心,新聞不是游戲。
上面啟明給您說了那么多喧囂繁雜的新聞事實,最后,啟明想安安靜靜的給您看幾張圖,徐州,零下二度,環衛工奶奶打掃完衛生,累的在三輪車上睡著了。讓人心疼,也肅然起敬!新的一年來了,大家開始新的奔波,為了我們美好的生活,大家一起努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