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德云一哥”來了,哈爾濱觀眾專門撲奔黑龍江德云社去看“小鮮肉”。壓軸的郭麒麟上臺“玩瘋了”,臺下座無虛席,觀眾都笑翻了。
2月20日,郭麒麟低調(diào)來到哈爾濱,參加黑龍江德云社猴年開箱演出。在后臺,這枚“德云小鮮肉”繼“德云一哥”段子火了之后,首次接受了媒體專訪。
相聲里的“郭麒麟”不知深淺,跟岳云鵬拼“德云一哥”,比顏值輸了,拼學(xué)歷贏了,又因為“我爸爸是郭德綱”的出身,徹底輸給“觀眾是我父母”的小岳岳,最后哥倆決定聯(lián)手“干掉”郭德綱,一起當(dāng)“一哥”。
相聲外,郭麒麟十分禮貌而規(guī)矩。雙腿并攏,直挺挺坐在《新晚報》記者面前聊了一個多小時。“最近演出非常頻繁,我們在小劇場里也不會想別的。真沒覺得自己紅了。現(xiàn)在想炒什么很容易,我不想曇花一現(xiàn)。但這個電視舞臺能讓大家注意到我刻畫的人物與表演,我挺感慨的。”
·“德云一哥”是郭德綱的點子
[節(jié)目錄完,郭德綱和兒子坐一輛車回家,說了句“還可以,沒想到”。]
20日晚的黑龍江德云社相聲表演中,郭麒麟在臺上還跟起哄的哈爾濱觀眾顯擺:“‘喜劇人’一播完,當(dāng)天晚上就有四五千人微博私信我。有姑娘說‘郭麒麟我愛你’,還有人說‘郭麒麟我要跟你生孩子’……我就說,我最看不起這種‘光說不做’的人!你們也不說你們住哪兒,我好打車找你們?nèi)パ健?/p>
郭麒麟的確完全沒料到節(jié)目會這么火。之前也上過電視節(jié)目,但收到這么好的反饋還是頭第一回。他純屬“趕鴨子上架”,得知自己參演時距錄制僅剩4天,集中準(zhǔn)備只有兩天。岳云鵬檔期又異常緊,在北京城穿來穿去,時間全耗在路上,哥仨見面時間極少,完整對臺詞只有3遍。
郭麒麟壓力巨大。錄制當(dāng)天,岳云鵬還差點兒沒趕到現(xiàn)場。“上下小一千名觀眾,錄到半夜多不容易,不可能就等他一人。岳哥提著麥克風(fēng)后上來那段是事先設(shè)計好的,但當(dāng)時我們有預(yù)案,如果他真趕不來,我就跟孫越接著往后說,說我平時擅長的。”
“德云一哥”是郭德綱的點子,但他也沒想到孩子們把點子“玩出了層次”,而且結(jié)尾有個大反轉(zhuǎn),在相聲表演中不多見。其實,郭麒麟的不少包袱被剪了。“按相聲的‘三翻四抖’,‘我的爸爸是郭德綱’那個包袱應(yīng)該鋪墊好幾次……但畢竟是岳哥的競演,我個人怎么著都成。”
節(jié)目播出后,郭麒麟確實一夜間收到了四五千條微博私信。有網(wǎng)友夸他“嗓子亮,發(fā)音好”,他小竊喜,覺得“說相聲最重要的就是你說什么觀眾都能聽懂”。重要的是,他因為這次合作,也開始重新審視岳云鵬。“這么多年,他特別聰明的一點就是抓得住觀眾想要什么。太多藝術(shù)家稍微有些偏執(zhí),在舞臺上首先想‘我這叫藝術(shù),這么表演才符合我的藝術(shù)理念’。我知道也有票友覺得岳哥說的不叫‘相聲’。我不評價好壞,但他有創(chuàng)新想法,我敬佩。演員得讓觀眾開心、來得值。”
·一年暴瘦70斤:瘦了才會有姑娘追我
[其實“小鮮肉”減肥第一目標(biāo)還是為了“拓寬戲路”。]
郭德綱有了第二個兒子后,郭麒麟的照片隨之曝光。他原名郭奇林,從小喜愛相聲,拜于謙為師,目前在德云四隊擔(dān)任演員。因與老爸身材相似,曾引得眾網(wǎng)友調(diào)侃。短短一年,大胖子竟從近200斤瘦成130斤,逆襲成“清秀版郭德綱”。
郭麒麟減肥,似乎靠的是一種近乎瘋狂的自我管理。“網(wǎng)上說不吃主食和碳水化合物,但我覺得老祖宗的‘一日三餐’是有道理的。我除了運動,凡帶甜味的飲料幾乎不碰,吃東西先翻熱量表。一日三餐外不吃任何零食,水果也不在睡前吃。像我們工作時間不定,有時半夜才吃上飯,但前提是一整天沒吃,才敢吃。否則堅決不吃。”
減肥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一胖,戲路就被限制住”。“相聲舞臺形式簡單,衣服都不能輕易改換。刻畫人物,肢體語言特別重要,肥胖影響我在舞臺的表現(xiàn)力。”記者調(diào)侃他:“難道不是因為姑娘嗎?”他笑:“好多哥們兒不都是因為喜歡一姑娘才減肥的嗎?我當(dāng)時想,我只有變瘦了才會有姑娘追我,所以我才特別努力,哈哈哈……”
網(wǎng)友們現(xiàn)在忙著給郭麒麟配對各路女友,一年暴瘦的郭麒麟似乎還沒適應(yīng)“顏值高”的新身份。“父親不喜歡我找娛樂圈里的人,因為相處時間少。但他也沒有明令禁止什么。感情如果真到了,遇到對的人,什么都攔不住。”
·中學(xué)輟學(xué),蹭北大課,笑點“跟常人不一樣”
[他坦言干一個“看觀眾臉色”的行業(yè)很累,有時會感到孤獨。]
“星二代”講相聲,郭麒麟坦言壓力很大。他初中輟學(xué),人生路徑跟同齡人不同,甚至是有些“脫節(jié)”的。他連《羋月傳》和《太子妃升職記》都沒看過。他承認(rèn)單調(diào)的工作環(huán)境一度讓他十分迷茫。也會感到孤獨,好像從小就這樣,愛看書,癡迷歷史和文學(xué),每天一個人捧著半導(dǎo)體聽相聲和評書。“我上學(xué)那會兒背古文特別快,就覺得古詩詞實在太美了,能把這么優(yōu)美的意境濃縮在那么幾個字里。”之前,他還好幾次溜到北大,跟朋友蹭文學(xué)課,最喜歡聽老師講周作人。
相聲要講自己的話,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大家。沒有生活體會時怎么說相聲呢?“從相聲中感受生活,比如《揭瓦》、《醋點燈》這種傳統(tǒng)作品,從中去感受人生道理。其實,相聲重要的不是我的段子有多樂。觀眾來劇場是要看我怎么演一個人:有一天,他發(fā)生什么事,為什么會這樣。”
對這枚相聲界“小鮮肉”來說,最難的是“不能笑場”。“你在臺上笑得比觀眾還燦爛,人家會覺得受到欺騙。我私下其實特別愛瘋,但我的笑點不是高或低,是怪。”他曾在一個座無虛席的影院里看《泰囧》,影片的包袱一個接一個,所有人都笑,只有他毫無反應(yīng);別人安靜了,就他一人笑得驚天動地的。“所以我覺得,觀察的點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更細(xì)微一些。”
·“相聲是剛需”
[父親曾一步踏進(jìn)相聲全面衰敗的時代。兒子覺得相聲是“鐵飯碗”。]
記者:你覺得什么時候能超過小岳岳,成為“德云一哥”?
郭麒麟:我倆發(fā)展方向肯定不一樣,因為表演風(fēng)格迥異。我更喜歡我父親的風(fēng)格,他習(xí)慣靠語言和縝密邏輯表演。但如果有多棲發(fā)展機會,我也想抓住,最想嘗試舞臺劇。
記者:郭德綱曾在微博里說不希望你大紅,要成為真正的角兒。你如何理解相聲里“真正的角兒”?
郭麒麟:角兒和腕兒完全不一樣。腕兒,比如我演個熱播劇火了,說相聲,臺下天天坐二三百人,是我相聲說得好嗎?不是,是觀眾覺得“這明星說相聲吶,去看看吧”。角兒,是要靠一個人的力量撐起整個團隊,是為了奉獻(xiàn)的。就好比我父親和我?guī)煾府?dāng)年就這么一對兒,一場一場讓相聲又火起來。
記者:今年出來說相聲,還會參加一些電視節(jié)目,比如真人秀什么的嗎?
郭麒麟:還要以商演說相聲為主。今年德云社20周年,也會在北美、歐洲說相聲,我會參與一半左右。
記者:想適當(dāng)脫離郭德綱的光環(huán)做些事兒嗎?
郭麒麟:那樣當(dāng)然好,但不能盲目拋棄這個名頭。好多人說“不就因為他爸是郭德綱嘛”,要這么說,我應(yīng)該干個跟相聲無關(guān)的行業(yè)。我得明白自己是捧哪碗飯的,不要置氣。否則我和家人不開心,罵我的人開心了。
記者:20年前看父敬子,20年后看子敬父。你覺得什么時候才能和父親齊頭并進(jìn)?
郭麒麟:相聲方面,想超越他很難了。別的方面,現(xiàn)在我還沒干過別的,也保不準(zhǔn)我哪天演戲或唱歌去了。但前提是,我和大家都覺得我做這個比說相聲強,我才去。否則,我永遠(yuǎn)是個相聲演員。有的相聲演員拍電影賺得多,覺得自己就是電影演員了。人家中戲、北影的熬那么多年,都沒你賺得多,不是你表演好,是因為你是相聲演員,要記得住自己的根。
記者:相聲是你的“鐵飯碗”嗎?
郭麒麟:無論什么時候,大家都喜歡逗笑的、幽默的,笑就是“剛需”。相聲至今能持續(xù)發(fā)展,我們行家叫“活”,節(jié)目是活的,隨著不同觀眾、不同需求加以調(diào)整。相聲永遠(yuǎn)要順應(yīng)社會、順應(yīng)時代、順應(yīng)觀眾的。(王坤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