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屢被罰上市公司玩更名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6-02-19 07:00:00
深度分析 今年以來,已經有21家上市公司完成更名,與以往為博眼球的目的有所不同,近期多家公司更名則是為了挽回名聲。 廣州日報記者 楊欣 15日,零七股份(000007,股吧)公告稱,經公司申請并經深交所核準,公司啟用新證券簡稱 “全新好”,公司證券代碼“000007”不變。 對于本次更名,零七股份表示,依照公司經營發展需求,積極配合公司業務轉型工作,促進公司樹立嶄新的企業形象。 這并非零七股份首次更名,從1992年登陸深交所以來,先后使用過深達聲、ST達聲、深達聲A、G深達聲、深達聲A、 ST達聲、ST零七、零七股份、全新好9個證券簡稱。 不過,有投資者認為,公司此次更名與以往有所不同,似乎是希望借改名來挽回公司名聲。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早在2014年就受到行政處罰,僅僅隔了一年,2015年12月18日,公司又因為信息披露違法案件被證監會作出處罰,受罰后全國各地投資者紛紛向公司提出索賠訴求。另外,在去年11月至12月期間,公司還連續收到了交易所的四份問詢函。 投資者希望公司真正改善 本報記者在股吧中發現,大部分投資者對公司此舉嗤之以鼻,大多數認為更名對于公司資質沒有絲毫改善。但是也有投資者認為,更名能給市場炒作機會,此外還以此希望公司業務有真正改善。 實際上,今年來有多家被處罰過的上市公司均做出更名舉措。其中,今年1月初,經江蘇三友(002044,股吧)申請,并經深交所核準,自1月8日起公司簡稱由“江蘇三友”變更為“美年健康”。該公司因長達六年時間瞞報實際控制人變更情況,證監會于2011年12月向公司下達 《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公司及時任高管8人共計罰款95萬元。該案件直到2013年12月3日訴訟時效過期才就此了結。 統計數據顯示,1998年,滬深兩市更名的公司共26家;1999年,主動改名的情況增多,達到36家;2000年,主動改名的公司超過80家。2010年以后,更名的公司數量也逐年遞增,2013年就有151家上市公司變更名稱;2014年更名公司數量達到160家;2015年,這一數量進一步擴大到217家。截至2月17日,2016年以來實施了更名的上市公司有21家。 公司改名改不了虧損 其中陽煤化工更名次數達13次。從“東新電碳”到“林鳳控股”一次,再回到“東碳”一次,最后到“陽煤化工”;西部資源(600139,股吧)和浪莎股份(600137,股吧)各更名12次,并列第二;南通科技(600862,股吧)和深信泰豐(000034,股吧)各更名11次,并列第三;富奧股份(000030,股吧)更名10次,位列第四位。 據統計顯示,上市公司發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漲幅達10.07%,持股20天上漲概率達68.57%。 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的股票名稱本身是企業無形資產的一部分,公司頻繁改名不僅仍改不了不少公司業績大幅虧損的事實,一味地追逐新概念還可能讓投資者難識真面目而遭到拋棄。 這種現象已經引起管理層高度重視。此前,央視媒體點名匹凸匹(600696,股吧)、二三四五(002195,股吧)、神州高鐵(000008,股吧)、天神娛樂(002354,股吧)、中科云網等多家上市公司,直指其編題材、炒故事,進而抬高股價。隨后,上證所更是發布四項臨時公告格式指引,防范“匹凸匹”更名式炒作。 2015年10月份,交易所發布證券簡稱更改格式指引規定,要求擬進行更名的上市公司,應當披露是否已從事相關業務、是否具有從業資質、是否有相關人才配備等,此舉是對部分上市公司追逐熱點、炒概念式的更名進行規范、治理。
下一篇:期指交割 A股止步三連陽
猜你喜歡
-
馬駿:已建言上市公司環境信批納入新《證券法》
2015-11-03 20:06:41
-
馬駿:已建言上市公司環境信批納入新《證券法》
2015-11-03 20:12:51
-
11月4日 5家上市公司新聞現利空
2015-11-04 08:09:49
-
百度攜多家上市公司共謀電廢回收
2015-11-04 15:52:03
-
深交所明確主板上市公司公開譴責認定標準
2015-11-05 07:34:46
-
-
旗下上市公司密集停牌 深圳國資改革思路浮現
2015-11-05 08:04:46
-
11月5日 4家上市公司新聞現利空
2015-11-05 08:10:03
-
“十三五”規劃點燃產業激情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信
2015-11-05 08:16:47
-
深交所發布《主板上市公司公開譴責標準》
2015-11-05 08:35:01
-
11月6日 6家上市公司新聞現利空
2015-11-06 08: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