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03日訊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截至2月1日,全國36個省市(含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全部公布了2015年財政收入數據,其中廣東以9364.76億元(數字均以各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依據,下同)居首,江蘇、山東為別以8028.59億元和5529.3億元緊隨其后,位列三甲。東部地區增速普遍保持兩位數以上,資源型省份則普遍出現低速增長。從支出看,各項重點支出特別是民生支出保持穩定增長。
從數字看,廣東、江蘇、山東、上海4省市財政收入均破5000億元,成為第一集團;浙江、北京、四川、河南、湖北、天津、河北、福建、深圳、湖南等地突破2500億元,緊隨其后。從增速看,西藏以31%(同比,下同)的增速位列第一,增速在10%以上的還有深圳、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山東、青島、廈門、江西、貴州、陜西、甘肅等地。值得注意的是,除個別省外,各地財政收入增幅同比2014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窄,其中山西、黑龍江、遼寧、大連4個省市的財政收入增速為負。
從已公布的數據看,2015年多數省份財政收入增速繼續回落,中低速增長趨勢明顯。但是,一些發達省份財政收入依然維持高位。具體看,傳統發達省市財政收入多保持10%以上的增速,如深圳、廣東、上海、北京、江蘇5省市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分別為30.9%、16.2%、13.3%、12.3%、11%。
這其中,深圳的表現尤其亮眼。根據深圳市財政委員會公布的數據,其收入規模已經達到中等以上省級規模,在全國36個省市財政中排名第10,比2014年提高6位,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僅次于上海和北京,超過天津、南京、杭州等,每平方公里產出財稅收入3.6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同時,有分析指出,2015年股市大熱推動了深圳金融業稅收大漲,加之地產火爆,也對其稅收有積極影響,所以深圳的稅收增長并不具備可持續性。
在財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況下,2015年各地財政持續優化支出結構,盤活財政存量,用好財政增量,落實中央厲行節約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同時,促進當地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各地民生得到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