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公布的最后一項工業數據仍不樂觀。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低于上月0.3個百分點,創下了2012年8月以來的新低。業內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并未減輕,政府應繼續釋放明確的改革信號,給市場以信心。
具體來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新訂單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均低于臨界點。其中,新訂單指數為49.5%,環比下降0.7%,跌至50%的臨界點下方,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疲軟。而從業人員指數為47.8%,持續掙扎在收縮區間,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量回落態勢未變。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分析指出,受元旦及春節臨近等因素影響,每年1月制造業生產活動大多有所減少,市場供需放緩。與此同時,近期國內外經濟增長持續放緩,需求總體偏弱,進出口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此外,在當前化解過剩產能和去庫存階段,有部分企業主動減少產量和降低庫存。上述三項原因共同導致了1月制造業PMI的回落。
令人擔憂的是,一向波動向上的非制造業PMI也在1月出現了0.9%的下滑。“這主要還是實體經濟不景氣導致的”,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表示,“當前內需收縮嚴重,去產能、去庫存尚未達標,而非制造業PMI轉跌的現實更是提醒我們,經濟形勢仍未企穩。”
大型制造企業經營困難,中小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同日,財新傳媒公布了取樣偏重中小企業的1月財新制造業PMI,雖然微升至48.4%,但仍連續11個月處于50%的榮枯線下方。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認為,鑒于當前全球經濟尚未企穩,中國經濟正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政府應密切關注宏觀經濟走勢,及時預調微調,避免經濟發生硬著陸。同時,應進一步落實已經推出的改革措施,釋放明確的改革信號,給市場以信心。(記者蔣夢惟張暢)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