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著春節后和媽媽去臺灣旅游的莫小姐這兩天很郁悶。因為當她聯系了廣東的好幾家旅行社后,都被告知從1月27日起至春節后都不再受理申請入臺證的業務了。莫小姐很驚訝,距離春節還有十多天,怎么現在開始就不辦理入臺證業務了。
“赴臺熱”其實只是內地旅客出境游日益火爆的一個縮影。根據世界旅游組織1月18日發布的年度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全年出境游人次已達1.2億,2016年春節出境游人次預計將達近600萬。而中國游客的主要目的地包括日本和泰國在內的亞太國家、美國和歐洲各國。
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還顯示,中國游客不僅成為國際旅游市場的最大客源國,更是國際旅游市場的最大購買力來源。2014年中國游客境外消費金額1650億美元,居全球首位。排在其后的依次是美國(1120億美元)和德國(920億美元)。
這一系列的數據也反映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中國游客常被貼上“多金”的標簽。而這“多金”標簽的背后,預示著游客錢財或隨身財物丟失也就隨之成為一大風險。
2014年到巴西觀看世界杯的李先生在巴西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準備回國時就遭遇行李被竊。當時李先生正在柜臺前等待領取登機牌,待他辦完證件低頭想拎起放在腳旁的行李袋時,才發現它不知何時不翼而飛了。去年國慶節到法國旅游的蔡小姐也遭遇放在出租車的行李箱整個被盜的意外。
對此,保險專家提醒,在選擇旅游險時,消費者需仔細閱讀條款,因為用詞不同,保障的范圍就會截然不同。例如,在保險產品中,常見的“個人隨身財物”保障其實是不包含現金損失。相對應地,現金損失是屬于“個人錢財損失”的保障范圍。由于在過往的理賠案例中,現金損失的出險頻率較高,因此,專家建議,消費者在投保前,需要向客服人員求證,所選擇的旅游險當中是否提供現金損失的保障。
如果行李或錢財被盜或丟失,已投保的游客需盡快到當地相關部門進行報案。游客還可聯系保險公司,了解理賠相關事宜。報案時需詳細說明損失情況(現金金額和證件等),回國后提交其他所需材料給保險公司進行理賠。
錢財或隨身行李等的丟失不僅給游客造成經濟損失,如果當中涉及個人證件的話,還有可能因此延誤之后的行程安排,造成機票或酒店等其他損失。
由于丟失證件后辦理臨時證件手續比較復雜,保險專家提醒游客最好在出游前能復印一份個人證件,并隨身攜帶。這會對之后申辦臨時證件有所幫助。
如果可以,最好也將保單復印一份并隨身攜帶,這樣在關鍵時刻,如國外旅游途中身體不適需到醫院檢查治療且金額較大時,游客可以查看保險所提供的保障的同時,還能第一時間撥打保單上面印著的服務熱線,聯系保險公司,獲得亟需的協助。
記者郭家軒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