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資本市場不斷上演驚險行情,陰霾密布。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也隨之抬頭,“中國經濟正在走向硬著陸,并且會加劇全球通貨緊縮”,“中國經濟放緩影響了全球經濟”,這些觀點代表一部分唱空者的論調,無形中又把中國推向世界經濟的輿論漩渦。
事實上,30多年來,唱空中國經濟的聲音不絕于耳,唱空者冀望像股評家那樣也押對一次:經濟高速發展了,有人說“要見頂”;經濟陷入低谷,有人又說“馬上崩潰”。一句話,就是中國經濟不行。
就在眾聲喧嘩中,中國經濟總量卻一路攀升,躍居世界第二。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仍高達6.9%,而且質量更佳,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5年的55.1%,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同時,我國就業、物價穩定,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對外投資增長快,境外消費動力足。這都表明經濟增長的含金量在不斷提高,何來“硬著陸”?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是觀察經濟形勢的大忌。中國經濟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中高速發展中的問題,是增速放緩,而不是總量下滑。把用電量增速下滑、工業景氣指數回落等個別指標回落,當作經濟大蕭條的證據,卻看不到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后所迎來的空前潛力。人民幣匯率的適度調整,也是處于合理區間的正常修復。而中國股市的波動,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場本身、監管體制和投資者的不成熟,并不能真實反映實體經濟的晴雨表。
個別數據的不太好看,少數企業的經營困難,只是改革轉型的一時陣痛,是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看空中國實在是杞人憂天了。
且不說,當前中國經濟的巨大體量,就單單說對付做空風險的金融工具箱里的“工具”而言,從擁有世界幾乎最大最深的外匯儲備池,到建立相對完整的市場監管體系;從推出人民幣匯率改革,到不斷加強對短期投機性資本流動和跨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測,中國手中,有足夠多、足夠強的“底牌”,完全有底氣應對做空風險。
只要不抱偏見,就不難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樣的論述絕不是空喊的口號,而是建立在堅實的事實之上。
巴菲特說,沒有人靠押注自己的國家崩潰而獲得巨大成功的,這詮釋了一個道理:破繭化蝶的過程雖痛苦,但正因為有艱難磨礪,未來必將演繹更精彩的飛翔。(記者許巖)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