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短期持續探底
中國證券報:當前市場底部是否已經企穩?如何看待后市行情?
李立峰:在市場預期日本和歐洲央行將進一步放松貨幣,國際油價21日、22日出現一波強勢反彈;受油價大漲及歐洲、日本寬松預期的影響,歐美股市出現久違反彈,歐美股市齊聲上漲,但由此認為A股風險解除的觀點未免過于武斷。
綜合來看,制約A股風險偏好回升的因子并未消退,如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美加息預期帶來新興市場資本流出等。在沒有明顯的政策轉向或其他積極因素出現之前,我們建議以控制風險為主。
歐利濤:作為投資人,我們需要從技術面、政策面、資金面三個角度來分析行情短中期走向。技術方面主要看大勢,順勢為王,趨勢向好的條件下賺錢概率會大增。按照趨勢理論,當前處于向下趨勢結構中,不宜短線頻繁操作。
政策面,2016年有以下利多因素:一是新股改革,這個是實質利好藍籌股。二是利率持續下行,企業財務成本下降明顯,有利提高企業業績。三是減稅政策頻出,利好社會民眾,增收降稅措施下,大力促進企業生產,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四是大型機構資金介入,養老金近萬億要入市,公私募基金低倉位下的加倉動作,保險機構投資權益產品比例的提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下,全球指數基金的配置需求,都有望在今年集中釋放。
汪毅:從外圍市場看,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外圍市場動蕩加劇,在國內市場情緒偏謹慎情況下,外圍市場影響或將放大。從市場情緒來看,人民幣匯率波動、宏觀經濟疲軟、信用違約風險等擾動因素依然存在,風險偏好難以快速提升,特別是經歷6月、8月和年初的三次大跌后,投資者信心修復不會一蹴而就,需要等待市場籌碼充分換手及各種催化因素的慢慢發酵。
對于后市的判斷,我們認為短期市場大概率仍是震蕩筑底態勢,脆弱的情緒仍有待修復,動蕩的外圍市場或將加劇市場波動,底部拉鋸戰可能會持續到二月底。當前市場已經處于底部位置,目前需要時間去整固底部,完成充分換手以及情緒面企穩,趨勢下跌的利空因素已經多數被反映在股價中,春節行情可能會在節前完成觸底,節后展開反彈,反彈幅度有待觀察。
資金面短期緊張
中國證券報:每逢春節,資金都會出現緊張,如何看待接下來市場資金面情況?由于降準預期落空,加上人民幣匯率影響,場外資金入場難度是否增加?
李立峰:央行日前座談會透露“春節期間只借錢不降準,流動性維持在合理水平”,流動性僅是合理而非超寬松。之所以不輕易選擇降準,主要是因為降準的政策信號過于強,流動性太過寬松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較大壓力。我們預計,央行近期不會出現超寬松流動性,降準預期在節前基本落空;央行將動用MLF、SLF、PSL操作來提供6000億-8000億的資金,目的僅是應對春節商業銀行對流動性的合理需求。
總體來看,市場流動性整體寬裕但資金入市意愿不高。“農行票據事件”或僅是冰山一角,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或導致許多資金無法回補,年底加強風控管理成為“一行三會”主要任務,違規資金的回流或對A股市場形成沖擊。場外資金入場難度增加,存量資金艱難博弈。
歐利濤:資金面,從今年1月14日至21日,央行為緩解市場流動性,已動用逆回購、國庫現金定存、MLF、SLO等工具,共釋放18625億元資金。以此數據來看,央行已提前預計到資金面偏緊情況,及時緩解市場壓力。新股方面,由于融資規模較小,不會造成資金方面的沖擊。人民幣貶值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短期影響已基本消散,后期資金外流情況會得到好轉。
對于場外資金來講,仍是要看到賺錢效應,資金才會增倉入市。目前市場成交縮量低迷,以時間換空間為主。等待趨勢好轉出現放量,才會吸引增量資金介入,投資者可以耐心等待。
汪毅:上周央行為緩解春節前流動性趨緊狀況,運用逆回購、MLF、SLO等手段累計凈投放資金13625億元,經測算已超過降準1%的釋放規模。為彌補節前繳稅、繳準和取現需求等帶來的資金缺口,預計未來央行繼續釋放流動性的可能較高。考慮目前人民幣貶值壓力仍然存在,如果降準力度過大或過于頻繁,可能會加大貶值預期,加劇資本外流,也有違此前加入SDR時的承諾。所以預計降準會被推遲,年前央行仍會選擇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MLF、SLO、國庫定存等形式投放流動性。
目前判斷,資金面會繼續緊張,一方面是春節因素,另一方面是近期信用風險的出現。存量資金博弈很難維持市場的箱體震蕩,可能還會出現進一步下跌,或者說是最后一跌,但殺傷力通常會很大,建議投資者不要參與左側交易。
以右側交易為主
中國證券報: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今年A股將呈現猴市特征,個股把握難度增加。如何把握當前的結構性機會?投資者應如何操作?
李立峰:2016年A股市場本身是一個難以操作的市場,符合我們年度策略報告觀點。在沒有明顯的政策轉向或其他積極因素出現之前,我們建議控制倉位,防范風險為主。
行業配置方面,考慮到“增量行情”短期內仍難以出現,我們建議從符合經濟結構轉型,符合產業升級的相關板塊中尋找超額收益。具體到行業,我們建議從“計算機(信息安全、大數據)、電子(國產芯片化)”挖掘投資機會;主題方面,我們推薦有事件或政策預期驅動的“迪士尼、國企改革、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
歐利濤:預測走向本身就較難,只能結合自己的經驗去作分析。對于結構行情,積極運用動態平衡策略,分散投資在看好的中線個股上,在個股出現明顯分化的情況下,減大漲個股增倉大跌個股,從而實現動態平衡。換句話說,將進攻型倉位轉移到防守型倉位上來。這樣可以做到資金的較小回撤,利于穩步增值。對于市場行情,仍較為看好有長遠發展空間的金融業、環保業;其次關注高股息的汽車、電力、化工、公用事業等板塊,安全邊際較好;題材方面重點留意國企改革。
汪毅:在當前的時間點,投資者一定要做右側交易,選擇有業績的股票,不要預期收益太高,及時止盈。在大類資產的配置上,對于股票總量也要控制。在1-2月份可能需要一直維持這種策略,后續再根據市場情緒的恢復做新的判斷。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