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高費率陷入兩難抉擇 五險費率達工資總額近四成 五險一金包括什么?
“五險”費率達工資總額近四成
中國社保體系主要由“五險一金”組成。其中,養老保險總費率28%(單位繳費20%、個人繳費8%)、醫療保險8%(單位繳費6%、個人繳費 2%)、失業保險費率2%(單位個人比例各省自定),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由單位繳費個人不繳,工傷保險平均費率為0.75%,生育保險的平均費率為不超過 0.5%。
如此算來,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五險”的總費率已達到企業工資總額的39.25%。其中,企業負擔為28.25%,個人負擔為11%。高昂的制度成本,阻礙了民營企業和科技企業的創新。
近年來企業家們通過不同的渠道向決策層反映社保費率過高的問題。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微博]在今年“兩會”時的提案指出,我國目前社保繳費基準過高,且繳費基準各地每年10%以上的剛性增長,超過了大多數企業盈利增長的速度。
俞敏洪建議降低企業和個人的社保費率,尤其是占“大頭”的養老保險費率應盡快適度降低,防止繳費標準過高導致“殺雞取卵”現象的發生。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今年兩會期間給出了關于工資的三個數:職工稅前工資3000元,實際到手2550元,而企業實際付出的是3800元。算起來就是,剩余的部分繳納了“五險一金”。這意味著,企業每付出一塊錢,職工只能拿到6角。
這五項社會保險中,養老保險費率過高最受詬病。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總費率為工資總額的28%,制度設計上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企業繳納20%進入社會統籌用于現收現付,給退休人員發養老金;個人每月從工資中扣除8%進入個人賬戶,本意是用于為未來養老積累,但由于企業交的統籌基金不夠用,個人賬戶的資金也被挪用為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
個人賬戶空賬運行意味著中國現行所謂“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總費率高達28%的現收現付計劃。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險發展報告》(2014)稱(下稱《報告》),無論是與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這類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主要的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養老金費率均“處于全球最高水平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