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24日訊
1月以來,機構最喜歡的題材是高送轉、虛擬現實等。有25只個股,被機構凈買入超過1000萬元,熊市不跌反漲。
筑底的過程異常的痛苦,但無論如何,也比暴跌要好太多。單看創(chuàng)業(yè)板代表的題材市場,情況是越來越好。1月的第一周,創(chuàng)業(yè)板指下跌了17%;第二周下跌了6%;而本周則上揚近2%。雖然成交依舊是地量,前途依然不明朗,但至少市場在慢慢的回暖。
身邊小伙伴的情緒都不高,但散戶低迷不代表機構也是如此。從1月4日開始,半個月來機構交易的股票近300只,其中有154只為機構席位凈買入,占半數。按理,市場弱勢時,機構應該大量買入藍籌股或大市值股,達到避險的目的。但實際恰恰相反,買入最多的行業(yè)依次是機械設備、房地產、電氣設備、計算機、輕工制造等,除了房地產,都是“偏題材”的行業(yè)。題材上,機構最喜歡高送轉,多達12只個股,平均凈買入4300萬元;其次是虛擬現實,5只個股平均凈買入1.6億元。
被機構“玩”的最多還是次新股。154只個股中,登上機構龍虎榜超過5次以上的有7只票,其中6只都是次新股。除了高科石化以外,半月來的換手率均超過300%,平均漲幅卻還不足10%。說明機構在弱市中對待次新股,同樣很謹慎,基本都是快進快出,拿點兒收益就跑。
除了次新股,有些個股機構更可能是抄底,而不是短線。比如虛擬現實題材,有5只票上榜,安妮股份的凈買入額近4億,逆市上揚15%。易尚展示凈買入額2億,4次登上機構龍虎榜,跌幅不到1%。順網科技雖然跌幅近30%,但機構凈買入額也達到2億,且沒有機構賣出,換手近90%,被機構抄底的概率較高。總之,虛擬現實概念在1月以來的熊市中表現搶眼。
按照通常的邏輯,如果被機構凈買入金額大,且相對抗跌,則個股中線上漲概率較高。小編盤點出機構凈買入額超過1000萬元,1月來漲跌幅為正的個股25只,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