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楊培國(北京善士律師事務所主任)
我在律師行業摸爬滾打已經20多年了,之前心底里一直深埋著一個心結:同為我國法律職業共同體,相比法官、檢察官,律師缺乏法律職業應有的尊嚴,在當事人面前丟面子。
前幾年,在朋友的再三囑托和信任下,我接了山東一個涉及人身輕傷害的案件,但承辦過程卻讓我這個從業多年的律師顏面喪失。
從到法院閱卷開始,就遭遇了一系列“不愉快”:我被要求和當事人一樣通過安檢進入辦公樓;找到承辦法官提出閱卷要求,被告知有事讓等待,一等兩個多小時,法官回來后找出案卷說沒什么好看的,讓我去復印室復印拿回家看,復印一張一元錢。沒過幾天,我突然接到承辦法官電話,問我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在哪里?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我說不清楚,被質問“你是他的律師,怎么會不知道”,頓時感到無語、心塞;后來開庭了,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卻沒說上幾句話,因為承辦法官提出控辯雙方辯論只進行一輪。
案件結束時,有朋友問我:“你這律師干得有啥意思?”
幾年過去了,現在的情況真是大不一樣了。
去年11月,我又接了山東一個受賄案件。我到法院閱卷,首先不用再享受安檢的“待遇”了,法院還單獨為律師開設了閱卷室,閱卷時不被打攪。后來,通過到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以及我的調查核實,犯罪嫌疑人有遭遇刑訊逼供的現象,我向法庭提出了非法證據排除的申請,承辦法官組織庭前會議進行審查,在審理過程中排除了在收集合法性上存在問題的有關證據,并得到了公訴人認可。在承辦此案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來自法官、檢察官對律師的尊重,這也促使當事人對我更加信任,對法律和司法公正更加信任。
不僅僅是這一個案子,去年以來,我接業務跑了國內許多城市,發現很多法院、檢察院都主動對律師履行職責提供便利,為律師開辟閱卷室、更衣室、休息室等,耐心聽取律師意見,采納律師提出的合理意見,這些都讓我感受到了做律師應有的尊嚴,也讓律師在社會大眾面前更有面子。
去年8月召開的全國律師工作會議提出,政法干警與律師逐漸建立起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監督、正當交往、良性互動的新型關系。這不是口號,更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貨真價實的實踐,目前這種新型關系正在建立。
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開通了全國律師服務平臺,律師可以網上立案、網上閱卷;又出臺了保障律師訴訟權利十條新規,要求法官庭審時充分提取律師意見,不得隨意打斷律師發言。這些規定非常具體又很有針對性,深受律師好評。
我深信,律師職業會越來越有法治尊嚴,越來越有面子,這充分證明,法治的春天已經到來。
本報記者 周斌 整理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