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參考消息網1月19日報道港媒稱,不少人經過一天辛勞工作后,回家都會燃點香味蠟燭,放松心情。但英國有大學研究發現,許多香味蠟燭均含有俗稱檸檬油精的檸烯,檸烯揮發到空氣后會與臭氧產生化學作用,產生出致癌物甲醛。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1月19日報道,英國約克大學大氣科學教授劉易斯(Alastair Lewis)日前發表研究結果稱,許多香味蠟燭內均含有檸烯,使蠟燭散發宜人的柑橘氣味。雖然檸烯無害,但當燃燒揮發到空氣后,會與空氣中的臭氧產生化學作用,產生出致癌物甲醛。平均每兩顆檸烯分子,就可轉化為一顆甲醛粒子。
劉易斯表示,雖然空氣中的檸烯可轉化成甲醛,是科學界一向知道的事,但今次研究的重點,是香味蠟燭中所含的檸烯濃度,比想像中高近一百倍。由于人們在家中點燃香味蠟燭時很少留意通風,在幾乎密封的室內吸入甲醛,可對人體造成長期影響。
檸烯廣泛用于各種香精油,特別是檸檬油、橘子油、佛手柑油等,也常用于食物香精及清潔用品中,令其散發檸檬香氣。劉易斯提醒,雖然香味蠟燭釋出的甲醛可危害健康,但如果在室內擺放一些吸收污染物作用強的植物,例如常春藤、天竺葵、薰衣草和多種蕨類植物等,就可有效消除危害。
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麥嘉慧說,檸烯為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本身無毒性,于檸檬及橙皮中均天然含有。由于提取成本低,故常用于不同帶檸檬味產品。甲醛則為已知致癌物質,具揮發性,無色但帶有刺鼻氣味。她提醒,香味愈濃的蠟燭,檸烯含量愈高,轉化成甲醛的分量也越高。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