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8日訊
周一滬指低開創出2844.70的年內低點。2016年以來僅11余個交易日,滬指便接連失去3500點、3000點、2850點重要心理關口。現在接近年關,市場上看多者寥寥,熊市氣氛越來越濃。我們不禁要問,A股何時迎轉機?
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1月大跌?
截止目前,滬指在年內11個交易日內,跌幅已經超過18%。相對而言,此次年內大跌,形成原因比去年8月底那次大跌更為復雜。比如,注冊制改革3月起施行,熔斷機制不完善,大宗商品暴跌,經濟增速低于預期等等。
但更多的是市場心理層面的擔憂。比如,市場擔心1月份市場減持的影響,人民幣短期貶值過快,還有就是調整市場一度傳言傳言稱,銀行收緊中小盤、創業板的股權質押融資,導致市場出現恐慌等等。這些無非是投資者對市場悲觀情緒的一種反映。事實上,上市股東減持隱患已基本消除,近期股東增持倒是更多,而人民幣貶值和股市走勢無直接關聯,相反出口型企業面臨更多機會。而上周五收盤后相關主管部門強調兩融擔保比例遠高于平倉線非常安全,同時強調注冊制不是大擴容,這體現了管理層對于市場調整非常敏感,但市場短期恐慌情緒并不能馬上逆轉。
物極必反,這次也不例外?
上一次滬指觸及2850點時,是在2015年8月底,這也被當成股災最后一跌。此后滬指一段反彈近逾兩成,并在反彈中催生了為數不少的翻倍大牛股。但事隔5個月,滬指再度跌回2850點,A股能再度絕地反擊嗎?對此,多家機構樂觀聲稱,市場在恐慌中見底是歷史規律,這次也不會意外。短期來看,各種利空因素也逐步緩和:
1、估值角度看,市場面臨反彈契機。滬深300市盈率則下降到12倍左右,目前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分別為33和58倍PE;
2、目前央行的行為表明,保證全局穩定仍然是重要考量,管理層有實施有效干預的能力和意愿,人民幣的貶值預期有所回落;
3、國內經濟數據出現企穩信號但好壞參半,工業通縮持續、資金流出壓力仍在,預計貨幣寬松基調不改。近期多家機構預計,春節前央行有望再度降息。
4、市場供給壓力方面,政府很注重根據市場環境來調節注冊制和減持節奏;
5、商品價格下跌與股票資產走勢非正相關。上一輪商品熊市(80-90年代)區間,正好是美國股票和債券的大牛市;
6、成交量萎縮,下跌中突然出現地量。大跌以來,市場交投低迷,11個交易日中僅僅2個交易日成交突破3000億(滬市),本周一甚至不足1800億。
操作策略:堅守價值投資,分批抄底
長城證券:我們認為連續兩周大跌已使市場風險偏好幾近降至冰點,盡管前期利空逐漸消除,但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夯實底部需要一定時間。短期市場大概率呈現震蕩筑底態勢,市場信心恢復需要等待市場籌碼充分換手及各種催化因素的慢慢發酵,底部拉鋸戰可能會持續到二月底。建議關注白酒、旅游、家電等行業;此外,建議關注近期超跌、安全邊際較高(定增破發類、跌破員工持股價)及有轉型動力的小票,關注我們篩選出來的未來抄底標的。
國泰君安:陽光總在風雨后,價值投資永遠是王道,堅持這種信仰使自己在股市投資中有所追求、有所寄托,不因短期價格波動而改變既有的決策思路,直到各種支持買入并持有的因素發生變化、股價嚴重高估時候賣出。投資者應該多研究、少交易,盡量減少盲目操作行為,選擇一些基本面看好、估值較低的企業,在合適的價格分批買入并中長期持有,用每年分紅的收益繼續投資,長期來看將獲得不錯的回報。
國信證券:大盤在經過連續急跌之后技術指標已超賣,而經濟基本面較市場預期更差的可能性并不大,參照以往市場運行規律與經驗,我們認為A股短期的調整幅度或基本到位。
東北證券:市場仍處于調整的狀態中,但短期也不宜過度悲觀、短期超跌反彈的概率在增大。操作上,考慮到市場底部形成多以二次探底、帶下影線等形式來確認短期的底部,因此,左側小倉試盤、只可“小為”;倉重者則逢高控制頭寸。短期方向上,以市盈率相對合理的成長股且有產業資本入市共振的個股,為短期重點試盤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