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和貧困不能讓培展與父親不戰而屈。
溫暖886號
●溫暖訴求
對于來自英德的鐘培展來說,堅強面對磨難,是他眼前唯一可以做的事情。17歲,大好的青春年華才剛剛開始,但一個接一個的打擊卻讓他舉步維艱:12歲父母離異,去年6月自己又身患骨癌。培展默默承受著殘酷的現實,萬分惶恐。為了讓家人擺脫因巨額治療費套上的桎梏,去年12月20日,培展絕望留遺書出走,幸好被朋友尋回。苦難重重壓迫,父愛如山相撐。在爸爸鐘金勇的鼓勵下,培展重拾信心面對病魔。他只盼籌到對抗疾病的費用,讓他有機會實現心中夢想。
父母離異 他把病痛藏于心底
鐘培展今年17歲,家在英德市英城巖前村。他的父親常年在深圳做泥水工,母親留在家里照料孩子。培展有兩個姐姐,大姐年幼時誤傷左手食指留下殘疾,二姐更不幸,嬰兒時高燒卻被家人忽視,導致了輕微精神病。雖然兩個女兒有缺憾,但靠著父親鐘金勇在外打工掙錢,一家五口尚能平靜度日。
2011年,小展的父母因種種原因離異。媽媽帶走了二姐,留下13歲的他和16歲的大姐跟隨爸爸生活。驟變單親,小展的日子開始失去了應有的穩定。父親困于照料孩子而辭去了穩定的工作,轉而打散工養家糊口,收入大減。
沒過多久,爺爺患癌癥辭世。與此同時,小展時常感到腿腳不舒服,本應朝氣蓬勃的年紀,他卻常常雙腿發軟,不能參加劇烈運動。但基于生活艱難,他選擇將身體的不適藏于心底,以免增加爸爸負擔。
連番遭受打擊,父女三人依舊堅強度日。“把書讀好,以后的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過。”培展記得爸爸常說的話,他憧憬著以后越來越好的日子,并為此努力讀書。
發病之時 查出罹患骨癌
去年5月19日,培展走路一拐一拐,被爸爸發現,追問之下,他才告訴爸爸,每逢刮風下雨的天氣,自己都會感覺到腳軟。鐘金勇以為“腳軟”不是什么大毛病,只帶他到跌打醫生處處理,誰知培展癥狀沒有改善,且日益加重。
當月22日,培展和爸爸一同前往英德市人民醫院檢查,核磁共振的結果告訴父子倆,培展得了骨腫瘤。父子倆對此結果甚為錯愕,但幾經輾轉診治和手術之后,醫院切除腫瘤的病理化驗顯示,瘤子組織90%是良性的,但有10%不確定性質。
這10%不確定性質的組織,猶如定時炸彈,如果被“激活”,將威脅著培展的生命。為求真相,鐘金勇帶著兒子的病理樣本前往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驗。6月19日,他們來到廣州,進一步檢查后,鐘金勇等到的卻是一個壞消息:培展罹患的是脛骨惡性腫瘤。“醫生告訴我們,這種病很難治,大概需要三四十萬的治療費用。”鐘金勇腦中一片空蒙,考慮到自己手頭上的錢根本不足以支付孩子的治療費用,他決定先帶培展回到家里,再想辦法籌錢。
病情嚴重 少年無奈截肢
考慮到鐘家的經濟確實困難,醫院要求他們先交10萬元,醫生就可以抓緊時間開始治療。但自從離婚回鄉,鐘家經濟條件一蹶不振,日常支出都是捉襟見肘,哪里有10萬元積蓄?鐘金勇告訴新快報記者,由于要照顧孩子,很多工作他都不能接,久而久之,工作機會便減少,現在他的收入很不穩定,最理想的情況下,一個月有4500元左右。“家里沒有什么積蓄,身邊的親戚朋友們都是農民,大家都不容易,更別說借錢了。”
鐘金勇試過向當地電視臺求助,報道剛剛播出時,有不少人給培展捐錢,但幾天過去,熱潮便退去。沒有足夠的治療費,培展的下肢被惡瘤一點點蠶食,不得不面對截肢。一個17歲的少年,風華正茂,突然失去自己的腿,能不能接受?父親還在揪心,培展卻表現得很平靜,“我不怕,爸爸你放心。”他告訴父親,只要能活著,沒有腿也在所不惜。
“他越表現得冷靜,我的心就越痛。命運為什么這么不公,讓他遭受這樣的折磨?”鐘金勇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
心生愧疚 留遺書出走被父追回
家中生活的艱辛,培展都看在眼里,他很心疼自己的家人,竟為此萌生出愧疚。鐘金勇悄悄告訴記者:“兒子總覺得,家中的困境都是自己病情害的,他不想再連累家人,去年12月20日還曾留下一封遺書離家,我當時都崩潰了。”
作為父親,鐘金勇不希望兒子輕言放棄,他懇求兒子的朋友幫忙,一同尋找。好在培展行動不便,并未走遠,被朋友追到苦苦相勸,他才含淚回頭,承諾重新振作。
苦難之下,總有真情。去年考上大學的大姐為了將錢留給弟弟治病,毅然放棄學業找工作為培展攢醫療費。而鐘金勇白天干水泥活,晚上又去開摩托車載客,恨不得不眠不休賺錢支撐兒子的治療。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培展已經完成三期化療,后續還有九期,至少需要18萬元。
從去年6月到現在,鐘金勇想盡辦法也只籌到5萬元治療費,加上自己省吃儉用靠血汗積攢的錢,培展才能勉強維持短暫治療。因為治療費不充足,本來十天一次的化療,培展常常拖延到二十多天才能進行。
特寫
他是“修理高手”更是“愛心達人”
愛做手工,愛煮美食,如果不是患病,培展一定會全力追尋自己的夢想,改變家境。
說起兒子的優點,鐘金勇有了笑容。他記得培展從小就對電路很感興趣,家里很多壞了的電器他都喜歡拆了又重新組裝,“很多壞了的手機,兒子都能拆開又重新裝好,一個人在家的日子,小展總是靠著拆拆裝裝這些手機度日。”鐘金勇告訴新快報記者,看到兒子能把這些高科技的東西“整治”得服服帖帖,他也非常開心,“一方面能分散一下他現在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這能成為他的謀生手段。”
除了手藝出眾,小展還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孩子。“上學的時候,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他總會很樂意捐錢給他們。我給他的零花前,本來就不多,但他遇到需要救濟的人,絲毫不會吝嗇,很慷慨地出手。”鐘金勇希望兒子能繼續做個有愛心的人,“大家幫助了他渡過難關之后,他會有一份感恩之心,繼續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當記者問到小展以后的理想的時候,靦腆的他告訴記者,健康的時候,他總希望自己以后有機會能到臺灣,學習烹調那里的小吃料理,然后把美味帶回家鄉,他還希望自己以后能回到鄉村,過一些簡單安靜的鄉村生活,賺了錢后要給爸爸買一間房子,讓他能過些舒心的日子。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文圖: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實習生 馬天瑤
公益指引
●公益熱線 020-87776333
●公益QQ 800082020
●公益郵箱 xkb_gongyi@163.com
●公益說客
http://shequ.10086.cn/XKBshuoke
●公益新浪微博新快報天天公益
●公益賬號:中國農業銀行越秀支行賬號(036301040000267)
●賬戶名稱:廣州市慈善會(網上銀行轉賬請在賬號前加44)
注:捐款時請注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如“新快報溫暖1號吳再鋒”。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注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系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賬回執傳真至新快報 (傳真: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慈善會到賬為準。
欲在移動終端完成快速捐款,可掃本版天天公益基金二維碼,進入微信或網頁快速捐助通道。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