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2日訊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巨漳資本總裁葉亮,就注冊制、新股發行新規以及私募監管趨嚴等熱點話題進行了解答。
葉亮表示,注冊制對股市短期利空,長期利好。在他看來,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傳統產業積累了很多優秀的企業,比如,現在首次公開發行(IPO)排隊有1000多家企業。不推出注冊制,按現有制度,一個月過會2、30家,一年才200多家,消化存量要花很長的時間。注冊制好處就是把更多好的企業拿到市場上去鍛煉。很多傳統產業的經營者,可能是一個企業家,但未必是一個“資本家”,對金融或者資本運作了解比較淺。至于,為什么要上市,上市對他們有哪些好處,沒有很準確的判斷。
他進一步補充道,去年大批量的企業掛牌新三板,實際也是監管層引導實體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手段之一。一些好的企業、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通過IPO、掛牌新三板,首先、企業有了展示的平臺;其次、有機會吸引投資人的資金,獲得更多的投資;再次、可以到更大的市場、甚至國際市場上去參與競爭。
葉亮認為,新股發行新規修改最重要的一點是,審核方面,《IPO辦法》及《創業板IPO辦法》修訂,“獨立性”與“募資使用”由發行條件改為信披要求,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此外,新規申購不需要預繳款,利好股市資金面,以前打新抽血太厲害了。
對于新股以后會不會破發,葉亮稱,短期內見不到這一情況。即便在成熟市場也不多見,因為新股特性使然,剛發行的時候估值相對還比較低。不過葉亮坦言,巨漳資本目前專注于海外市場打新,新股發行制度的修改對他們的影響不大,但是,對國內投資者從事打新的中簽率肯定有影響。
針對最近私募基金備案程序趨嚴的現象,葉亮認為,此舉旨在規范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促使私募產品陽光化,同時也進一步提高私募基金的準入門檻。對于真正想在私募市場扎根、發展的私募機構而言,長期來看,屬于利好。(陳冬生)